□安徽日报记者 彭园园
承东启西,临江达海,芜湖水运发展潜力巨大,其中,芜湖港是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淮河流域及中原地区的重要航运枢纽。每天有无数货船从港口顺江而下,再从上海洋山港中转,去往世界各地。
在传统监管模式下,货物出口需要在芜湖港履行申报等手续,抵达洋山港后,还要再次接受相关的监管,才能搭载远洋货轮离境。
为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推动芜湖港与上海港战略合作,试点开展芜湖港—洋山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模式,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如今,在“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模式下,企业以一体化方式申报,目的地为上海洋山港、接卸地为芜湖港的进出口集装箱“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体化运行,通关时间可节约1天至2天,每个集装箱可节省约2000元,大大减轻企业物流成本。
安徽不沿边、不靠海,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是安徽向海而兴的重要大通道。服务航道建设,芜湖片区再次创新探索“长江航运综合服务平台新模式”——依托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集成中央部门、省、市三级事权108项航运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航运政务服务事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集中服务,有效破解航运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多次跑”“往返跑”等难题。
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把服务窗口搬到了“家门口”,船舶交易、航运中介、航运金融、航运租赁、船员劳务、水上运输等业务办理“一站式”完成,给企业办事提供了便利。2023年,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政务服务大厅为2.6万人次提供服务,办结事项2.3万件,船舶交易总量284艘、交易总金额7.19亿元,船企、船员满意度100%,航运综合服务有效提升。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经营主体关切,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科技+产业”创新、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21项,其中44项为全国首创,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安徽自贸试验区成立四年多来,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四分之一进出口、三分之一的实际使用外资。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合肥、芜湖、蚌埠三大自贸试验片区将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加快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形成更多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
转载自10月16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