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辛庄镇:一个“人文经济学”的小镇实践

  原标题:一个“人文经济学”的小镇实践

  “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人文经济学的建构与发展在苏州常熟市辛庄镇留下了鲜活的注脚。

  过去一年,辛庄镇10项经济指标位列常熟市各乡镇板块第一,多项工作经验成为国家、省级案例推广,获得高质量发展类先进单位表彰12项……一路向新的现代化城镇昂首阔步迈进的背后,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为经济发展动能的智慧之举。近年来,辛庄镇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浸入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以经济增长为优质文化供给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空间,文化与经济在这里形成互融互促的良性互动格局。

  从“吃讲茶”到村民自治

  茶馆文化开辟治理新境

  吴人素有上茶馆吃茶的习惯,茶馆形成较早。清乾隆以后,常熟初具规模的茶馆就陆续出现。在辛庄地区,杨园老街曾经茶馆林立,相继有赵家、陶家、景家、何家、沈家等开办,鼎盛时,茶馆支撑了杨园老街半片天。茶馆除提供茶饮,还承担着很强的社会功能,如调解民间纠纷、政策宣传等,于是供居民协商议事的“吃讲茶”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习俗。

  历经流转、演绎,古老茶馆文化穿越时空融入辛庄镇的现代化村庄建设中。

  辛庄镇组织退休教授、教师、干部等力量,围绕茶馆文化与现代治理的融合开展深入研究,在大家的挖掘与追溯中,《公共空间视角下茶馆的复兴与功能变迁研究》《杨树园街上的茶馆往事》《辛庄掌故》等成果不断出炉并被广泛传播,村民由此更清晰地触摸到当地的文化叶脉,文化自信与日俱增。

  借鉴“吃讲茶”精神内核,辛庄镇创新实施“大家讲莊”协商议事机制。聚焦村庄环境、停车场修建、邻里纠纷等村庄治理问题,开展群众性协商议事活动;鼓励村民运用“随手拍”小程序巡查反馈整改情况,实行“双评分”机制,定期对自然村组各农户张榜公布;针对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村民在“自己提、共同议”中制定公约,群众自觉维护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辛庄镇整合闲置小屋,营造简便宽松的茶馆氛围,在村庄布置打造村民自治小院63个,以自然村宅基为基本单元广泛发动农村党员、宅基志愿者、“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等基层力量,在全市首创组建“宅基管家”村庄自治队伍,实现私人区域自我维护、公共区域轮值维护。

  茶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之景。据介绍,辛庄镇在建设完成421个“千村美居”点位的基础上,深化创建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104个,村庄长效管理开支有效压降了约10%,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大幅提高。

  从悠扬韵律到艺术盛宴

  评弹文化奏响传承之音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里,苏州评弹以其优美甜润的唱腔音色、独特丰富的形式内容,展现了江南灵动的文化精髓。苏州评弹发源于明清时期,当时众多评弹艺人走街串巷,或以口技,或以弹奏,为听众演绎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为书戏繁华地,辛庄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宛转悠扬的琴音流淌出街市图景和众生百味。

  经由传承、发展,苏州评弹在辛庄镇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释放愈发蓬勃的生命力。

  走进辛庄,这里有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习所”、江苏省曲协创作基地、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江南第一评弹村”合泰村,有刘兰芳、袁小良、王池良等评弹名家的传经送宝、余音绕梁,有艺术顾问创作的《刘胡兰》《新木兰辞》等优秀少儿评弹作品……在这里,24个评弹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评弹惠民演出,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小评弹艺术团登上央视和全国各级艺术平台表演,屡获殊荣。“星夜评弹”“宅基评弹”等特色活动,将评弹和夜晚相融合,扮“靓”了村庄夜晚。一方评弹沃土浸润在悠扬韵律中,散发出悠长艺术韵味。

  在“江南第一评弹村”合泰村,评弹活动发展正酣。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七八岁孩童,学评弹、唱评弹,乐此不疲。为更好发挥“江南第一评弹村”活力,辛庄镇精心打造“和合泰来 评弹花开”文化品牌,以合泰村评弹馆为主要阵地,全方位为老百姓烹制“文化大餐”。每月邀请评弹名家进行演出,成立“评弹花开”乡间评弹艺术团,建立青少年评弹教学实践基地,开设“苏韵评弹”启蒙班和教学班,奏响评弹文化传承之音。

  如今,评弹文化已融入辛庄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既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擦亮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底色,让经济增长变得更有品质。

  从“卫氏义庄”到“新风礼堂”

  德善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古时,义庄作为家族慈善机构,在维系家族稳定、缓解社会矛盾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北宋范仲淹在苏州开办范氏义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宗教性质的民间慈善组织,带动了江南义庄的发展,常熟辛庄一带的义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卫氏义庄、范氏义庄、席氏义庄等星罗棋布。义庄文化滋养了辛庄不胜枚举的善行义举故事,构筑起辛庄“大爱大义”的人文脉络。

  2020年起,辛庄镇对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卫氏义庄进行抢救性保护,按现存西轴四进及东轴部分建筑修旧如旧,并结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聚焦“一养一教”常态化开展扶弱济困、扶老助学等活动,使之成为兼具文化底蕴和文明实践功能的新阵地,让传统德善文化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从义庄的实用功能和教化作用中汲取灵感,辛庄镇聚焦农村宴事攀比浪费陋习、缺少场地设施等问题,巧妙借势老旧工业用地更新,试点建设了潭荡村新风礼堂。低廉的租赁费用和高效的服务,很快吸引各地村民前来办宴,逐渐在村中形成了“办宴就去新风礼堂”的共识。借鉴潭荡村的经验,辛庄镇趁热打铁,进一步按需布局10个礼堂点位,制定完善新风礼堂管理制度和文明办宴机制,形成了独具亮点的新风礼堂文明办宴模式。

  截至目前,全镇7个新风礼堂已承办宴事330余场,为群众节省近900万元支出,给村级经济带来超30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打开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源头活水。同时,依托新风礼堂等阵地载体,博涛、鲁花等企业投身参与“小厨大爱”德善坊、新风暖厨“开油活”等文明实践活动,在徐徐新风中积聚移风易俗的涓滴之功,让文明乡风浸润千家万户。

  文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蕴和“催化剂”。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世,不仅实现自身繁荣,也带动经济、社会等整体繁荣。辛庄镇将继续立足本土历史文化之“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丰富滋养,以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