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西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传统文化深厚,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风貌保存较好,是通州地区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聚落。
古镇内拥有古建筑数量众多,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传统历史建筑近60处,其中南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郁氏牌坊、朱理治故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三处:精进书院、龙眼井与朱晋元宅。传统风貌建筑近50处,以传统院落为主分布于“龙街”两侧,因年久失修,且市政设施陈旧,生产生活条件不佳,古镇内“空巢”现象严重,活力下降。
具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建筑需要保护,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需要升级改造,做好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是政府所想,也是民心所盼。
结合古镇实际情况,二甲镇以“尊重历史,还原真实;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保护性建设原则为导向开展保护建设工作。
用脚力察实情,用耳力听民声。镇领导班子先后前往海门余东古镇(凤城)、吴江龙泉嘴、如皋白蒲古镇等地实地调研,学习古镇保护措施,借鉴成功经验。形成初步设计方案后,召集村民代表、退休党员、老干部等群体连开5个座谈会对方案进行研讨,充分听取收集群众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依托充分“下基层”打下的良好群众基础,余西古镇保护性建设正式进场后,得到了古镇内百姓的大力支持。
如今,法治文化广场已建成使用,成为集法治教育、游园景观、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百姓茶余饭后好去处;龙街工字型步行巷修缮改造初显成效,雨污水改造已经结束,“龙鳞”碎石面层也将于月底前铺设完成;古建筑解围消险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目前已完成房屋建筑基础信息测绘摸排,按照建筑破损情况、产权关系及轻重缓急程度分类登记形成初步成果,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房屋保护修缮管理办法初稿待进一步讨论完善后落地实施;针对明年年中计划实施的郁氏牌坊与孝子坊节点改造、蓝印花布文化中心、门楼遗址重建等项目已对接设计单位,为项目明年的顺利实施打好坚实基础。
古镇保存着珍贵的历史信息,极具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二甲镇将坚持把百姓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方向标”和“试金石”,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解民忧、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