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泮素珂
在三门县健跳镇的工业园区,总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干部,穿梭在办公室、厂房与工地之间,他就是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健跳工业“活地图”的退休干部沈加永。
初见沈加永,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和工作专班的同志们又一次来到健跳镇平岗村协调滩涂光伏二期权属问题的政策处理工作,虽然退休近三年,但沈加永仍不时在政策处理一线忙碌着。
“政策处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但是再难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做,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得把它干好。”见到记者,沈加永热情地伸出手来,笑容中带着几分谦逊和亲切。
从“门外汉”到“活地图”
沈加永不仅熟悉镇上的每一寸土地,更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从企业的选址、规划到建设、投产,每一个环节的政策处理环节都少不了他。
1985年,沈加永在健跳区东郭乡工办参加工作,1992年撤区并乡,1994年,沈加永被分配到健跳镇工办工作,从此与工业项目政策处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都是高中学历,刚参加工作时,对工业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只能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习。”沈加永说。
这“活地图”的本领不是一天能练成的。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沈加永一边跟着有经验的老同事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土地情况,一边在工作中自学摸索相关政策文件。一个月下来,他的脑海里已有了一张大致完整的地图,并慢慢掌握了工业项目政策处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刚开始做政策处理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与群众和企业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工作。”沈加永说,“我这人啊,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一忙起来就停不下来。我自己可以算是健跳人,有老乡优势在,那时候,我也经常走村入户,与村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慢慢就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透着一股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就这样,沈加永从一个对工业项目政策处理工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健跳工业的“活地图”。
政策处理的“攻坚手”
记者跟着沈加永走进工业园区。一路上,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家企业的名称、产品、产值等信息,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
“这个地方是我们镇引进的一家外资企业浙江韬羽新材料有限公司,当时政策处理费了很大劲,现在厂房主体都快要完工哩。”沈加永说。
为了发展经济,健跳镇计划引进外资企业,然而,这一计划却遭到当地村民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山体被破坏,影响生态环境和自己的生活。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沈加永和工作组多次与村民面对面讲解,并多次奔赴现场,对山体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规划,明确了项目的建设范围和界限,确保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群众的主要顾虑最终化为解题密码。
“沈老师身上有一股韧劲,再难的骨头都能被他啃下来,平时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都会请教他。”健跳镇年轻干部陈雨轩说。
浙江绣山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的老企业,然而,这家老企业的辉煌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沉重的环保之痛,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粉尘和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沈加永从规划入手,委托中介机构对该区域进行规划控规修编,另一边,与水泥厂进行多次谈判,经过几年的努力,水泥厂基本达成搬移方案的政策处理。
“我是一名老党员,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只要身体允许,我就愿意为健跳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沈加永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工业项目落地健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