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首页>地方频道>常州>要闻

民政局:常州市救助管理站获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近日,第六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南京举行。常州市救助管理站获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特殊的群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他们的安危冷暖。作为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常州市救助管理站为全市流浪乞讨及其他面临困境、食宿无着的群体提供临时救助服务,年均救助量保持在5000人/天/次以上。常州救助人心系群众冷暖,恪守为民之责,守护着这个城市最边缘最脆弱的群体,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常州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常州市三八红旗集体”“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站党支部被市级机关工委评为“特色支部”,“暖心工坊”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市委组织部授牌。“救助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获省民政厅、民政部肯定。“智慧寻亲平台”获得“2022年度江苏民政数字化转型‘最佳应用’”“2023年度常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特色创新工作转型突破奖”等多项荣誉。

萤火汇聚,灿若星河——他们是驱散阴霾的一束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是守住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所在。

为了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益和人格尊严,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常州救助人根据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强、分布范围广、自主求助能力不足等特点,强化部门协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了“六位一体”救助体系。以动态救助强化即时处置。执行全年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随时回应求助需求,主城区半小时、大市区一小时到达现场救助,做到“件件到现场、件件有落实”。在3月初结束的“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中,共开展白天巡查135次,出动工作人员279人次,夜间巡查21次,出动工作人员84人次,发放棉被、棉衣等御寒物资300余件。以主动救助扩大辐射范围。构建“一心多点辐射”主动救助网络,以救助管理站为中心,34个福彩销售救助引导点为辐射点,聘请一定数量志愿者和福彩销售点义务联络员每天就近巡查,采取“流动哨”和“固定哨”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主动救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023年志愿者巡查发现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77人次。以简易救助回应急难之需。在街道社区挂牌设立临时救助窗口,实施简易救助,提供暂时性休憩场所和方便面、衣物等救助物资,实现站内救助与现场救助有机结合。2023年临时救助点共发放救助物资165件。以自主救助扩充服务项目。在流浪乞讨群体较为集中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建立“暖流”自主救助点,不仅具备简易服务功能,还为有需要的过往市民提供免费充电、借伞等服务,该做法被《中国社会报》、常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以联合救助精简服务程序。在火车站派出所建立联合救助点,由民警对火车站周边的求助人员进行身份甄别和简易救助,对需要购票返乡的,由救助站远程购票,民警护送乘车,让救助对象不需进站就可以解决返乡问题。2023年与火车站派出所联动救助15人次。以专业救助充实应急力量。与曙光救援队合作,将专业救援力量充实到救助队伍,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危机干预、危险排除等帮助。

通过多方联动的救助体系,常州救助人真正做到民呼我为,一呼百应。他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端茶喂饭、擦身洗澡;为重病对象返乡抬担架、推轮椅;为监护缺失的孩子换尿不湿、冲奶粉,为情绪低落的青年作心理辅导……烈日炎炎的中午,暴雪纷飞的深夜,他们从未停止夏送清凉、寒冬送暖的脚步,他们坚持无差别救助,张开双手,拥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如同微光,汇聚着城市的温度,时代的暖流。

初心如炬,勇毅克难——他们是探索变革的一盏灯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食宿是基本需求,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才是流浪乞讨人员最好的归宿,但有些走失流浪乞讨人员因为精神、智力、疾病等原因无法说清自己的身份。据2022年统计,全省没有查明身份滞留各救助管理站的有1529人,落户安置在各民政福利机构、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的有2400多人。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长期走失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亲人、与家人团聚,常州救助人探索推动全省寻亲一体化发展,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工作室,建立智慧寻亲平台,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智慧寻亲快速路。汇集一朵智慧“云”。全省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志愿队伍、社会组织通过智慧平台手机端上传寻亲线索,共享工作进度,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可标记多次走失、本地流出等情况,形成一朵共享高效的逻辑云,筑牢智慧寻亲基底。构建一个智慧“脑”。将采集的人体生物信息通过智慧平台传输至公安技侦部门,通过人像识别、DNA比对等技术手段,在公安人口信息、失踪人员、被拐卖人员、刑事作案人员、在逃人员等信息系统中广泛比对,更广范围、更准精度的数据比对结果为传统寻亲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集成一个智慧“心”。承接全省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疑难寻亲任务,高层次推动、全要素参与、交互式协作,联动全省资源,成为省内寻亲互通互联的核心,目前已为236名流浪走失人员找到了家人,许多家庭因此破镜重圆。

铸魂强基,唯实惟先——他们是引领发展的一面旗

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和救助情况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能甚至综合国力的一面镜子,是检验社会救助安全网是否密实、是否牢靠的重要标志。同时,救助管理工作面对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陷入生活无着困境的特定人群,具有突发事件多、风险隐患多、疑难杂症多的工作特点。

为最大程度降低和防范化解风险,提升救助服务效能,在站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他们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高标准群众服务质量体系。标准管理全国领跑。以标准化管理为牵引,大力开展机构规范化建设,以优秀等次圆满完成江苏省救助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编制形成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四个子体系构成的128项标准化工作体系,让救助服务和内部管理“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受省民政厅委托,编制《江苏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标准体系(试行)》白皮书。2022年8月,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政策落实推进会暨行业标准研讨会在常州召开,常州救助站标准体系编制理念获得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以及专家学者的充分认可,参与了民政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初稿的起草工作。本质安全全省领先。本质安全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思维方式,旨在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为给入站生活的救助对象提供安全的环境,常州救助人编制《救助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实务一本通》,内容覆盖饮食安全、用药安全、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等所有服务环节,既有规章制度,又有台账表格,既有计划总结,又有培训考核,以月度“固定+重点”的形式,辅助领导决策部署,帮助中层督查落实,方便基层人员记录具体工作。该项创新举措受到省民政厅高度肯定,《一本通》即将在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推广使用。“暖流”服务全域覆盖。创新打造“暖流”党建品牌,以服务群众的实践拓展救助业务外延,让党和政府的暖流温暖困难群体的心田。创新“三零三百”工作法(零疏漏保护进百家门、零缝隙救助解百家难、零距离帮扶暖百家心)。开展以“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春节送温情”“周末送关爱”、为“民众送服务”、为“儿童送希望”为内容的“主题党日+送温暖”系列活动。与雪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共建,以党建引领民生领域“四大主题”,构建“六个平台”,开展“十个项目”,落实“三个保障”,用心济困、用情扶老、用爱护幼,保证群众济困救急服务不断档、不缺位,让暖意持续传递下去。

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提供多元化救助服务,他们真诚如水又热烈如火。为提升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们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新征程上,他们更将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探索改革创新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实现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救助、精准救助,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持续擦亮“常有众扶”城市民生名片,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