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章雪瑶
近日,步入三门县健跳镇南野村,好似走进一个“玫瑰庄园”。基地里、民房间,种下的近万株红玫瑰已陆续绽放。
“现在是幼苗期,过两年就能产生收益了。”说话的是南野村“85后”村民黄韬。几个月前,他报名并通过了镇里的乡村振兴骨干人才选拔,从单打独斗的“个体户”融入农村发展的“大集体”,对村里事情也从过去的“站着看”逐步变为“跟着干”“帮着办”“领着跑”。
身份转变后,黄韬挖掘身边资源,将村里整治后的闲散土地打造成“玫瑰基地”,并与镇村干部向上级争取到20万元资金,带着村里的72家农户种养玫瑰。
农村大量人口外流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力量后继乏人问题突出。为了更好地弥补人才短板,今年,三门探索推行“乡聘村用”骨干人才使用机制,汇总全县各村社人才需求,由各乡镇(街道)自行组织公开选聘考试,选拔一批与村社发展“对口”的骨干人才。
考试有一套专业、详细、规范的流程。除了常规的笔试和面试,还创新性地加入实地考察科目。在实地考察环节,乡镇(街道)的组织干事带领考生走访一线,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现状等,现场出题。
经层层筛选,75名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当前,在各个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现场,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紧邻沿海工业城工业园区的浦坝港镇三角塘村,因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常发生退租纠纷。通过“乡聘村用”上岗的“85后”干部罗婷懂法、熟悉乡情,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带下,调解了不少类似纠纷。
花桥镇联谊村的“乡聘村用”干部柯甫军是村里的年轻骨干。此前,作为台州滨海50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花桥段建址村,联谊村急需开展土地征用工作。柯甫军跟着镇村干部走村入户,没日没夜,耐心细致做好被征地村民的思想引导工作。众人合力,30余天,涉及征地的118户农户全部签订了协议。
高山上的亭旁镇彭赖村,道路闭塞,年轻人出村谋生,留下的大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80后”梅佩佩与红色先锋队一起,每月开展理发按摩、药品代购、健康科普等志愿服务,用心用情守护着山里的老人。
“选聘的骨干人才要在合适的岗位和领域发挥作用,少不了‘引路人’,我们结合各村社的不同发展需求,排摸骨干人才干事特点特长,精准匹配帮带导师。”三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海游街道平安社区,郑万宏已跟着导师——该社区党委书记严伟玉,走遍了辖区各个角落,参与小区治理、调解邻里纠纷……因为工作出色,他还被委任社区今年重点项目“老乡邻”的负责人。
此外,“乡聘村用”还有着一套灵活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三门对聘用人才进行“建档立卡”管理,除了每月不定期抽查工作进度和到岗情况,每个季度,导师、村“两委”和镇街分管科室等也会对其进行绩效打分。达到考核标准的,将参照村干部待遇标准发放基本薪资,到年底,根据考核情况核定等级、发放奖金,对不合格的人员,则会停止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