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庞晓栋
8月27日,伴随挖掘机铁臂挥舞的轰隆声,路桥区峰江街道浮排居的民房逐一被拆除。这标志着峰江“千亩做地”浮排区块正式启动已腾房拆除工作。
峰江曾是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再生产业基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作为“工业重镇”,峰江深知,必须以大格局大空间支撑大项目大产业,不断提高区域发展能级。
对此,峰江街道早早着手全域土地统筹开发规划,计划做地盘整空间超2500亩,其间涉及大规模拆迁、征地工作。如何与时间赛跑、同难题较量?峰江铆足干劲打硬仗,划分区块,全员化、专班化推进。
很快,74个机关干部被集中到一起,召开例会、做规划、听专家讲课,将相关法规政策学得滚瓜烂熟。
一年多来,峰江干部交出了完美答卷,拼出土地征迁加速度。
打破理解隔阂
测量图纸复核工作涉及到广大被征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峰江又是第一次进行大面积征迁,如何做好版图规划?
峰江街道城建办主任张书凝迎难而上。踏勘规划地块与周边地块的用地现状、调研产业情况、核对原用地性质……投入巨大又细致的精力制定“做地规划图”后,再根据街道发展与路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做出合理规划。
“这是‘做地’的第一步。”张书凝说,去年9月,峰江千亩做地的征地拆迁补偿方案总算落地,她随即被分到玉露洋区块第2征迁专班工作组,负责政策解读。
“我家的建筑面积应该是150平方米,为什么合法建筑面积只算130平方米?”张书凝记得,之前有位村民上来就开始“质问”。
“您看土地证上的图纸,20平方米属于房子辅助用房,是不做确权的,合法面积仅计算到图纸上这条范围线内,您隔壁的这些人家也是如此。”
“房屋评估报告的数据相当专业,补偿安置协议的款项繁多且计算方式复杂。专班组工作人员尚且经过多次培训方可理解,大多数农户通常不会一次就听进去,得从不同角度反复解释,尤其不能‘照本宣科’。要抓住他们关注的点,以实际举例、对比等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做沟通解释。”张书凝说。
保障最大利益
“你帮我看看,若我和对象领了结婚证,最多可以选择多少平方米的安置套房?”“婚后家庭有效人口会发生变化,安置的面积也会随之改变,我给您算一下。”
今年年初,得知房子要被征迁,低保户老林立马赶到玉露洋村征迁安置指挥部,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针对老林的疑惑,95后年轻干部梁钶爽认真倾听诉求,耐心细致计算征迁补偿,适当做一些政策讲解和心理疏导。
看到她熟练的业务知识,让人不禁有些诧异——这位“征迁新手”是如何锻炼成破解难题的高手?
“要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解读刚性政策,也要运用柔性方法,多管齐下。”
梁钶爽说,玉露洋区块做地共计1427亩,涉及征迁协议签订523户,自己第一次接触大规模征迁工作,深感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虽然经过培训,但对征迁工作还是“雾里看花”。
为此,峰江街道专门打造了“星火裂变营”平台,每个月由两名年轻干部主办,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多学习、交流途径,年初由两名征迁业务能手举办的一场关于征地拆迁政策的提能分享会,打通了梁钶爽征迁工作的“任督二脉”。通过学习,大家都成了征迁小能手。
活用人际关系
去年年底,浮排居梅家里区块征迁工作启动,涉及47户民房拆迁安置,根据规定在同年12月26日前完成签约的群众,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款。
“当时最棘手的就是小张。”56岁的老同志黄如虎印象很深,这是他工作20多年来遇到的“拦路虎”。他告诉记者,第一次走访到小张家时,对方只说了一句:让我签同意书可以,我的安置房必须在原位。
几次登门做小张工作无果后,黄如虎通过中间人,找到了小张的娘舅,希望能帮忙做做小张工作,结果刚说了一半人跑了。
通过村干部了解,小张有2个孩子,家庭条件不算好,黄如虎再次登门将各项奖励政策、安置方式形成书面文字交给小张。
“结果那晚还是没答应。”黄如虎无奈地说,“之后又找过他村里的同学、发小轮流上门做工作,到签约最后一天,我们专班组人员从晚上6点开始等,可算在11点多等到了他,并顺利签约,让他与其他征迁户一样享受到了征迁奖励。”
在黄如虎看来,群众不配合,有一部分原因是不信任。“我1999年来到峰江,村民们和我都很熟络了,所以我必须得上。”
经过黄如虎无数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沟通做工作,一户户征迁村民从不理解、不支持到主动配合,最终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