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路桥:科学守护一泓碧水

台传媒记者王恩兴 台传媒通讯员沈琦楠

3月20日,阳光明媚,路桥区飞龙湖露营区帐篷下,不少市民赏景、品美食,拥抱大自然。不远处的路上,骑行车队正进行环湖骑行,尽享运动乐趣。

飞龙湖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得益于路桥持续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024年,路桥区7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为85.7%;国控金清新闸断面水质有了历史性突破,首次实现年均Ⅲ类水质,达到近二十年来最佳。

智慧监测治水更精准

石浜泾畔,游步道如彩带蜿蜒向前。“沿着河边散步是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式。”市民郑富强每晚饭后都来此锻炼。

而在治理之前,近水不亲水曾是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为此,路桥区实施山水泾流域蒋桥至下里桥段水质提升工程,通过生态湿地构建工程、水环境改善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内源基底修复工程等四项措施,实现了石浜泾1500米示范段水质彻底改善与快速提升。

来到河段上游,“曝气生物滤池+超磁分离”一体化设备正在运行,每4个小时会进行一次设备出水水质监测,确保下里桥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在外脚桥泾、墙里贺泾、丁岙泾和石浜泾,工程还设置了总面积达4590平方米的生态浮岛。浮岛植物的根系在水中形成的富氧环境和根系表面的生物膜,能高效降解水中的氮、磷等污染元素,而根系膜内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进一步改善“里子”。

不仅是山水泾流域的水质被实时掌握,在峰江街道山后许泾边上,微型自动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旦水质出现异常,平台就会发出预警,相较于往常的人工取水监测,自动监测省时省力,还能对水质进行定期分析,做到查漏补缺。

目前,路桥全区共建有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点31个,实现了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并为路桥个性化改造智慧河湖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通过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可以了解到各监测站点实时上报的水质数据。”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路桥分局党组成员许旭敏表示,从过去的单一河道治理到现在多元化的治水产业链,通过科技助力,路桥走出了一条“智慧治水”的新道路,一汪汪清水中流淌着科技治水的智慧因子。

蹚出强村富民好“钱”景

每逢周末,作为路桥区“颜值在线”的水美乡村,慕名而来的游客让金良社区变得热闹不已。

“宾客闹盈盈、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的画卷,体现了这些年来路桥区治水的成果。为进一步打开乡村发展空间,去年路桥区又投入350万元,实施金大田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水体治理修复为基本点,通过内河联通、水动力提升、生态系统构建、水下森林打造等实现水质改善,带动湖畔生态、景观、文化发展,推动湖泊休闲旅游功能构建。

“该项目入选2024年台州市十大为民治水项目,是小成本治水服务大民生的试点区块。”新桥镇副镇长陶冉介绍,金大田内河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内河网,获“水友好地标”等荣誉称号,其内河所在的金良社区上榜2024年第一批全省金3A级景区村庄,系全区唯一。

二嫂乡苑、小良庭院等人气农家乐,耕读春秋、扶雅书院等文创平台,亿亨果园、老来农庄等采摘园地,百花园林、森源园林等花卉观赏区,沚上花辰、大屋小栈等网红民宿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金大田片区的特色景点。

“我们年旅游消费人数从最初不足1万人增长到近12万人,旅游收入近1000万元。”金良社区党总支书记金灵平说,利用这一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水系治理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实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发展生态旅游,成功推出农耕研学基地、乡村振兴学院、青少年宫等项目,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