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已经结束,有不少人出现精神不振、焦虑、工作效率低等情况。医生提醒,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在“捣乱”,出现这些症状的人群,应尽快调整作息,保持规律饮食,逐步恢复工作节奏,帮助身心重回正轨。
节后综合征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假期的走亲访友、游玩娱乐、不规律休息饮食让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身体能量被大量消耗,节后出现疲劳、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以及假期的热闹与节后的平淡形成鲜明对比,会让人产生一种失落感,情绪变得低落。
如何才能缓解节后综合征呢?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新杰介绍,节后综合征在医学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种消极的身心状态,有此症状的人群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调整,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李新杰表示,首先可以从调节作息开始,每天早睡早起,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物钟,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提高睡眠质量。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减轻肠胃负担。此外,节后综合征造成的生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假期期间的饮食、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熬夜,回到正常生活后,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引发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如血糖血压升高、肠胃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在心理上,可尝试一些正面冥想,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排除杂念,专注于当下,这有助于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还可以通过给自己打打气、鼓励自己,激发内在的动力,让积极的能量贯穿工作生活。
需要提醒的是,在调整状态的过程中,可制定循序渐进的目标,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工作应该从易到难,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让自己慢慢投入进去。对于即将开学的青少年儿童,家长可帮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循序渐进进入学习状态。在初期,家长可以寻找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陪伴他们一起观看。经过几天的调整,大部分孩子都能消除节后综合征的症状,适应学习生活。(记者 李锦文 曾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