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

首页>地方频道>亳州

“亳”击前行 一路锦绣——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端起历史望远镜回望,三曹故里硝烟已散,长歌回荡。

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长河又流过75年。75年来,特别是地级亳州市成立以来,全省最年轻的她,意气风发,一路奔跑,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三级跳”,成了令人瞩目的后起之秀。

古老而又年轻的亳州,近年来全面实施“六一战略”,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经济总量十年连跨12个百亿台阶,进入全省前八位、长三角前三十强;

“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1位;

2023年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为皖北六市唯一。

……

新时代,新征程,亳州正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扬帆奋进,勇毅前行,推动全市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

奔跑路上 三次跨越

新中国成立之初,亳州的前身亳县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百废待兴、百业凋敝。勤劳勇敢的亳州人民栉风沐雨,长歌奋进,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到2000年地级亳州市成立时,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4.56亿元。

地级市成立以来,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古老的亳州焕发新机,短短20多年里,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三级跳”。

从2000年到2008年,亳州处于跟跑省内其他地市阶段,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35.68亿元;而2009年到2014年,亳州逐渐摆脱“锅底”地位,多项工作和其他地市并跑,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17.9亿元;2015年起,亳州发展不断“加速度”,奋力实现弯道超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改革创新等项工作开始领跑全省。

新时代,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1017.9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2215.8亿元,十年连跨12个百亿台阶,总量进入全省前八位、长三角前三十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1位。2023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考核连续六个季度居全省前6位、皖北六市前2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排名居皖北六市第2位。今年上半年,在省反馈的24项指标中,我市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有20项、前三位的有11项、第一位的有4项。

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我市2023年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为皖北六市唯一。连续8年在全省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考核中获评“好”的等次、为全省唯一市。2022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居全省第一档次第一位,2023年度居全省第三位。2023年度“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参与数、实施项目数、获评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位。亳药产业集群获批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医药工作全省考评“九连冠”。

我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成功入选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单位。

焊花飞溅,机器轰鸣……走进位于涡阳经开区的鸿路钢构涡阳基地,车间里一片繁忙生产景象,10多台焊接机器人挥动着灵活的“手臂”,对钢结构部件进行精准焊接。2022年,该基地产值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十四五”末,基地产值预计将达150亿元。

鸿路钢构涡阳生产基地是我市工业项目建设的代表。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始终保持稳中有进趋势,总量、速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工业对全市国民经济支撑作用明显。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全省平均高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皖北六市第一位。今年1-6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8.7%,居全省首位。

20多年来,我市经济发展不断上演“速度与激情”,创造出了质效双升的“亳州现象”。

产业发展 向上向“新”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近年来,我市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中医药、白酒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增长极。

金秋时节,行走在亳州广袤的田野上,白芍、白术、牡丹、亳菊等中药材正在收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药香。在药企的生产车间,一盒盒中成药在流水线上制作完成,不久将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作为药材之乡,近年来,我市坚持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举全市之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2023年全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1852.5亿元。中药出口额占全省81.1%、全国10%。累计落户全国知名及医药百强企业73家、引进中药大品种61个。养生花茶生产企业产量、销量均占全国70%以上,连续5次获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9月12日上午,第十一届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秋季开酿大典举行。当日,古井家族三大名酒古井贡酒、黄鹤楼、老明光分别在三地同步开酿。

作为白酒产区,我市近年来聚力建设华夏酒城,全市现有白酒生产企业159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古井集团2023年实现产值243.81亿元、营业收入215.68亿元,分别增长6.18%、22.51%。目前,古井集团正在向300亿产值目标奋进。

“最高单产878.6公斤,亩均产量约750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提起今年午季收获的1100亩小麦,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种粮大户张林森满面笑容。张林森的高产攻关田,小麦实测单产已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2022年最高单产达913.18公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交出了沉甸甸的“丰收答卷”,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总产量连续10年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1/8以上,连续4年超100亿斤,其中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的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今年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稳居全省第二位。

“刚刚收获的蔬菜来不及加工,就放到冷藏库里暂存。加工好的蔬菜,就放进冷冻库里,然后按照订单需求,通过冷链车运送到收货人手里。”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一位仓库管理员介绍,这些冷冻蔬菜将发往长三角等全国各地。

围绕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扩大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种植规模,努力将我市优质蔬菜品种基地建设成为规模基地,提升我市优质蔬菜种植面积,加快推进蔬菜、畜禽、优质粮食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全市累计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7家,上半年累计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257.67万吨,销售额238.46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省销往沪苏浙地区的农产品和加工品1/5都是“亳州牌”。

文化旅游是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市不断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连续8年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558.1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2.73亿元,分别增长73.49%、82.53%,是2019年的113.68%、118.63%。

在发力传统产业的同时,我市大力推动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集聚成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1%、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产值241.8亿元、增长7.8%、居全省第五位、皖北六市第一位。

特色产业活力奔涌,亳州发展动能澎湃,后劲十足。

改革创新 造福人民

得益于我市首创的“退休一次办”改革,涡阳县居民叶军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退休手续。

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增进人民幸福的关键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实施了2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推出1500余项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强劲、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我市的改革做法已连续6年获评全国年度改革典型案例、为全省唯一市,获评全国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我市“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造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表彰激励。

改革,已成为我市又一张靓丽名片。

我市在全国首创的“税信通”联合激励机制,获评全国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首创的“免申即享”工作做法获评2021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和安徽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并在全国推广,累计为全市10005家企业免申发放资金7.1亿元;首创的“退休一次办”做法获评2022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2023年度长三角智慧城市优秀案例、2024年第七届全国政务服务博览会“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创新案例并在全国推广;首创的“无感互认”改革获评2023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务特别推荐案例、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为全省唯一获评市。

去年4月19日,谯城区至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的省际公交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长约38.5公里的公交线,给两地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近年来,我市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力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已开通至河南省鹿邑县、夏邑县两条跨省公交线路。2023年城镇化率达45.9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连续3年获评城市体检全国样本城市。

我市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累计入选省级精品示范村1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占比38%。蒙城县、谯城区连续3年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6月30日19:59至20:19,亳州机场举行“亮灯”仪式,标志着其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我市坚持推动“公铁水空”协同发展,阜蒙淮城际铁路亳州段加快建设,亳州机场预计年底通航。涡河航道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亳蒙高速二期预计明年通车,我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构建。

教育、医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市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十年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04所,增加学位37.4万个。实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已建成项目8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中医医院县级全覆盖。

秋天,亳州人的朋友圈常常被蓝天白云美图霸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就连黑水沟、臭水塘也变成了鸟集鳞萃、自然蓬勃的湿地。

民生改善,财政支撑。近年来,我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84%以上。2023年全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5%,居全省第3、4位;今年上半年分别增长4.8%、7.5%,居全省第2、1位。

回望过去,亳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后进生”到“优等生”的完美蜕变;展望未来,亳州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记者 汝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