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杭州要推广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到底是何良策?

低年级小朋友想要提高计算能力,不少妈妈会说四个字“熟能生巧”——于是,一年级家长小何(化名)妈妈的要求是,10分钟内完成100 道口算题,不仅要快,而且要准确率。

但是妈妈的要求,小何却不太能“达标”——做题慢悠悠,准确率也有点愁。妈妈一着急便发火,每天错一道、加练五道,最多一晚做了500道。到后来,孩子对做题很抗拒,看到口算就发抖,被关禁闭就砸门、尖叫。亲子关系急转直下,家庭气氛紧张到随时要“开战”……

“我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小何妈妈的这一声发问,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也引发了在场家长的集体共鸣。最近每周五,她都要赶到学校“上课”,连上5次以后,她悟出了两个关键词:放手、表扬。

到底是什么课,让她竟有如此感悟?


“学会放下包袱”,是第一课

原来,小何妈妈上课是在杭州市采荷二小未来校区团体辅导室里,一场专门针对1-2年级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研讨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授课老师也是学生家长;他们拥有心理咨询服务相关资质,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荷乐志愿者”。

今年初,为建设全龄段心理健康家庭成长驿站,上城区采荷街道联合采荷二小在区妇联、教育局指导下,共同成立了一个“家庭教育帮帮团”,深入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浙大心理学硕士毕业的张寒冰,有一对双胞胎在采荷二小就读。因为他专业出身,成了“荷乐志愿者”的牵头人,“我们得承认,孩子之间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尤其在幼小衔接时特别明显,特别是对于成长发育较慢的孩子,我们需要更多关注,不然孩子和家长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有了专业志愿者团队,学校也有了“底气”——本学期,根据1-2年级学生情况排摸,推荐有需要的学生家长来参加公益团辅课。据张寒冰介绍,这个团体辅导为不定期开展,每期6-9人,分为5个课时,安排在每周五晚上,每次时长90分钟。

第一课便是“学会放下包袱”。

张寒冰对小何妈妈印象极深,“她当时很焦虑,差点哭了。”

小何妈妈说,为了节约时间,甚至连穿衣服、挤牙膏这种小事都被自己揽去,为啥娃娃就是学不进去?

抛出问题是迈向解决之道的第一步。“团辅过程中,讲课只占据30%时间,剩下70%时间里,我们更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只谈感受,不做评价。在互相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家长自己其实就能意识到哪里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及时调整。”张寒冰说。


帮助600余名家长提升育儿技巧

育儿,当然需要技巧。

接下来的几次团辅课,张寒冰从“怎么看待表扬”“如何去做有效指令”等不同主题进行实操指导,结合小游戏将化解冲突的大量技巧教授给家长们。比如每周进行“美好日记”分享,将生活中和孩子相处的点滴美好记录下来;尝试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从批评转为鼓励,从关注结果转为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等。

眼下,小何妈妈变化很大:她学会放手,不仅学习时间让孩子自己规划,还要求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此外,妈妈还学会了运用“表扬”技巧,当孩子错了20道口算时,她会忍住不发火;错了18道,她改说“不错,进步了”。“他现在积极性越来越高,还会主动跟我说今天口算用了多少时间。”小何妈妈说。

为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今年上城区采荷街道妇联链接省、市妇联及省妇儿基金会“共育未来 童心同行 ”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公益项目等资源,已在周边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团辅课程20余期,帮助600余名家长转变育儿观念、读懂孩子心理、提升育儿技巧等。

前不久,杭州市“家校协同、共育未来”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在采荷街道召开,总结推广这套有效机制,提出要把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优化政府统筹职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上个月,采荷二小还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确立了双方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深度合作关系,这也标志着共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体系新模式的启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