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冰箱、微波炉等电器应有尽有,水、电、无线网络在白天不间断供应……3月31日早上,笔者走进宿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只见室内干净整洁,许多外卖员正在享用早餐。
“我们在外面奔波送单,最大的需求就是累了能有个休息的地方,饿了能就近吃口热饭。这个中心不仅设施一应俱全,每天还为我们提供免费的早餐。党和政府的关爱让我们感到幸福温暖。”美团骑手汪洋动情地说。
宿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宿城区文体中心西馆,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是全市规模最大、服务最全的新就业群体专属服务阵地。该中心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提供“9+N”暖心服务,除提供热餐饮水、学习交流、休憩避雨、手机充电、无线上网、乘凉取暖、湿衣吹晾、应急药品、自助维修9项基础服务外,还积极拓展“N”项综合服务,设置健身加油站、图书阅读区、法援工作站等,惠及新就业群体超12000人次。
城市的文明高度不在于摩天大楼的高度,而在于对每一位劳动者的深切关怀。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外卖员、快递员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奔忙,用双手托举起千万家庭的便利生活,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新就业群体却面临诸多困境。关心爱护新就业群体,给予他们更加全面、细致的保障,不仅十分必要,更是一座城市温度与文明高度的生动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宿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正是宿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力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的生动注脚。
呵护新就业群体,离不开政策的护航。新就业群体工作特点是“在路上、在云端”,常常面临就餐时间无法保证,车辆充电不便、易发生意外伤害、健康保障不足等问题。为破解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宿迁成立市新就业群体“暖新联盟”,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创新制定8大类15条“暖新”举措,包括人身意外保险、医疗健康保障等系列关爱项目和优惠服务。同时,招募60家“暖新商家”,为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庭提供更加优惠的买药、子女教育、法律援助等暖心服务。
此外,宿迁积极完善新就业群体服务圈,开展新就业群体“暖新驿站”调研工作,全面摸排全市“暖新驿站”类型、分布等情况,按照“提升一批、调整一批、停用一批、新增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各类“暖新驿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已设立800余个“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食加热、休息歇脚、饮水、充电等便捷服务。
笔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24年以来,宿迁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夏日送清凉”等慰问活动30余场次,覆盖新就业群体2600人次;开展新就业群体“伴你同行”、新就业群体党建“十百千”工程暨“五送”关爱深化行动等,不断营造全社会理解包容和关心新就业群体的氛围,努力增强这一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归属感。
“接下来,我们将推出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服务,持续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动能。”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张保平说。(殷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