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围绕兜底有力、衔接有序、政社互补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动态监测、分层分类、综合救助等多项机制,带领困难群众共享社会建设成果。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资金1.78亿元,有效保障2.4万余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分层分类梯度救助。夯实基本生活救助。提档城乡低保标准,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补助水平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23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86元和757元,较2022年分别提高8%、5.5%。健全专项社会救助。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为特困供养人员月发放94元至715元不等护理补贴,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3%,实现特困人员医疗费用100%补偿,推动社会救助从纾解“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延伸。完善急难社会救助。以县社会救助服务站为枢纽,建立镇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17个、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239个、“救急难”互助社239个,健全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和“一事一议、温情操作”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开展临时救助1865人次,发放救助金386.6万元。
动态监测防错补漏。做强政策衔接。加强社会救助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县6808名党员干部包保34491名困难群众,根据结对帮扶群众的困难程度和致困风险,实行“定期探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踪反馈”全流程规范服务。做优“应保尽保”。积极打造社会救助“一件事”,全面推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落实医疗等13个领域业务联办和协同精准救助。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提前关注未在兜底保障范围内的边缘易致贫人口2136人,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292人。做实“应退尽退”。建立核查工作机制,整合11个部门20类数据,将死亡人口、企业开办、房产登记等作为监测预警对比数据源,通过线下核查,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对象2387人。
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创新“专业+救助”。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投入700万元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留守儿童等提供助洁、助医等专业照料护理服务,累计服务6.8万人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760户,为4425名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实施“监督+救助”。主动公布县、乡两级社会救助联系方式,依托“皖救一点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结合线下走访,实现多途径递送服务。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家庭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相关人员实行联合惩戒。拓展“慈善+救助”。创新推出慈善信托业务,实施“从头到脚的关怀”“向日葵的微笑”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慈善助学”“心动亭城多学科疾病专项医疗救助”等系列救助活动,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