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钱清街道凤仪村,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一处突击违章搭建的钢棚被顺利拆除。该违建从被发现到完成处置,仅用时两天。近四个月以来,钱清街道违法建筑情况呈逐月递减趋势,在提升城乡风貌的同时,也强化了基层治理,促进了社会稳定。
由于历史积累的原因,违法建筑是钱清基层治理中的顽疾与瓶颈。为了破解难题,今年6月以来,钱清街道深度融合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空中之眼”全域全时空监管平台,持续强化违建管控力度,实现以数字化创新提升基层社会“智治”水平。今年街道累计拆除违建16.49万平方米,处置总量与利用量均居全区第一,其中6月以来累计拆除违建5.79万平方米,占比35.11%。随着对平台功能的不断优化,以及对监管机制的持续完善,如今钱清街道还实现了三个“100%”:全域排查100%无遗留、即核即拆100%零容忍、定期复查100%全闭环,切实筑牢违建防线。
无人机定期巡航,让全域排查无死角。走进钱清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偌大的数字屏幕上一半展示着钱清街道的全域地图,一半则呈现着自动巡航无人机实时拍摄到的画面。据悉,依托现有5个无人机机库,街道每周对工业园区、村民自建房、山林等重要场景,采用网格化分片定点巡飞的方式进行无盲区、无死角拍摄。监管平台会自动将无人机实时采集到的图像与上周的底图进行比对,发现两张图片中的差异点,再通过人工核实,精准识别出潜在的违章建筑与风险点。自6月启动该系统以来,街道已累计出动无人机496架次,累计发现违建256处,有效事件均已实现闭环,每月发现的问题数量呈环比下降的趋势。
“人防”协同“技防”,让治理流程更高效。记者在指挥室看到,监管平台通过无人机巡航,发现岭湖村内有一处违规安放的集装箱,并自动向最近的村干部和网格员下派巡查核实任务。大约十分钟后,该情况得到核实,任务流转至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开展处置。“处置完成后,指挥室和纪工委还将以‘人查+机查’双规并行的方式,对处置情况进行复核,确保问题实现闭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据悉,像这样由“指挥室、村干部、网格员、执法人员”组成的“四人小组”巡查网格,街道内足足有67个,实现了对新建违建的“即查即拆”快处机制和即时流转的管理机制,营造了对违建“冒头就打”的治理态势。6月以来,这套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及时遏制违建新增苗头231处,复核处置率达100%。
持续提档升级,让“空中之眼”应用场景更广泛。近来,搭载大气检测设备的无人机加入了钱清街道的无人机群,让全域全时空监管平台在大气治理领域也得以“大展拳脚”——无人机通过每天在街道内进行巡航,可以记录下每个区块的PM2.5、VOCs等气体浓度并绘制成图像,浓度越低图像越绿,浓度越高图像越红,哪些区域的空气质量还有待提升,一目了然。同时,平台还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形成气体浓度动态排行榜,构建全域空气质量数据底板,为街道全域环保、态势感知提供可视化、精细化大数据支撑。近一个月来,街道每日“按图索骥”,针对辖区内空气质量不佳的点位进行巡查、整治,助推整张图像上的“绿意”越来越浓。
随着街道对监管平台、无人机的持续更新优化,如今,“空中之眼”还广泛参与到了街道的消防安全、五水共治、交通秩序、治安管理等日常工作中,成为全域定时巡逻、情况实时分析的得力助手,以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能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