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盱眙县将产改纳入全县改革发展大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1234”产改模式,培养一批领军型、技术型、工匠型工人,筑牢县域经济发展“强磁场”。
坚持思想引领一条主线,凝聚奋进力量。该县构建县—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产业链)—企业三级责任体系,制定出台《产改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建立产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产改工作有序推进、做深做实。持续实施党建带工建“1115”工程(联合开展1次党工干部培训、1次调研督查、1次示范评比,做好先锋引领、扩面提质、建章立制、创先争优、助企解困5项工作),标准化建设非公党支部33个、发展党员110名,推动158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担任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扎实推进“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及“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等活动,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李银江、全国人大代表李叶红等送宣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近40次。
依托两大阵地实施三项行动,厚植成长沃土。盱眙龙虾创业学院受江苏盱眙龙虾协会指导,由江苏红胖胖龙虾等龙头企业和盱眙技师学院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创建。学院成立以来,制定职业培训标准,制订全链条、全周期培训计划,覆盖龙虾养殖、烹饪技术、农产品电商新传媒、电商新零售技术等10余种类别,累计举办龙虾产业培训班240余期,受益人数达1.98万。以两大阵地为依托,盱眙县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用好用活技能人才为根本,向“新”而行,创“新”提“质”,通过实施三大行动,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该县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龙虾产业、凹土产业发展,兑现凹土能源环保材料研发中心等13家企业政策资金499万元;全市首创以“技能竞赛”形式在伟复能源公司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指导淮河化工等4家县域30强企业建立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实施创新培养行动。采取新型学徒制、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以工代训培养方式,组织技师院校与多家企业以冠名办班、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零磨合”入企的“能工巧匠”。2023年全县新增技能人才226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69人、技师63人、数字技能人才400人。实施“才聚都梁”行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作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科技攻关,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县累计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神力特生物等12户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淮河化工等39户企业获批省星级上云企业,安顿雷纳新材料工业设计中心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提供四项保障,激发强劲动能。该县通过为产业工人提供四项保障,即维护合法权益、拓宽发展通道、提高政治地位、开展关爱活动,赋予产改无穷动力。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信访等资源力量,建成“一站式”调度大厅,成立县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设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服务中心,打通“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办理全链条,2023年追讨劳动报酬2399.13万元,化解21起劳动纠纷。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13名高级职称人才直接认定为高级技师(全市最多),48名中级职称人才直接认定为技师;全市首开乡土技能人才初级职称评审,取证人员直接认定为高级工;为10名企业高级工打破学历限制,评审为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2016年,盱眙在全市率先开展工匠评选,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盱眙工匠27人,其中市级工匠2人。持续提升产业工人在党组织和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增强职业认同感。该县举办争创“职业健康达人”活动,常态化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建设户外劳动者驿站32家,累计为1万多人提供贴心服务,让广大产业工人安安心心工作、健健康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