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2023年我市面向“2+4+X”产业,改革企业创新工程师评价条件,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共评出创新工程师1154人。这是我市全年新培育创新工程师首次破千人。
创新工程师评价体系建立之初,申报人数每年仅30多人。2015年,为破解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难、人才成长通道窄等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创新工程师“直通车”评审机制,以业绩水平、创新能力、企业贡献度为考核重点,打通低学历、无职称创新型人才职称评定和晋级晋升通道。
为促进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相结合,我市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配套自主评聘和薪酬制度改革,激发企业人才活力,助力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46人获评。
如今,全市建立行业内部评审、企业自主评审机制,改一年一评为随到随评,评审现场可设在县(市、区)、企业或车间,最大程度适应企业需求,进一步提升创新工程师企业行业认可度和参评便利性。去年,我市首次将中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到行业协会,在永康工程师协会组建电动工具行业内部评审委员会,为电动工具行业中从事机电制造、电子、电气等工程技术人员打造了行业专属“直通车”。
评审方式更灵活,薪酬制度改革配套也能跟上。企业人才干得好,就能评上创新工程师,还有薪酬激励。全市促进职称评审结果与企业人才培养、使用相衔接,引导企业将职称评审结果作为确定岗位、考核、晋升、绩效、薪酬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员工获评工程师后薪资水平可提升15%—20%。2023年,全市共有580家企业完成职称与薪酬挂钩制度改革。
同时我市还对制造业、数字经济行业获评创新工程师的人才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对入选市、省或国家级人才项目的专技人才、领军工程师(正高级、高级工程师)和创新工程师给予5000—50000元的奖励。2023年,全市共有1311人获得奖励。
此外,我市推动企业与高校合作,完善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机制,立足产业创新需求和发展趋势,建立工程师创新联盟中心,举办创新工程师研修班,提升人才产业适配度。2023年,全市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