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首页>地方频道>湖州>要闻

“95后”带着创意当村民

  “早饭吃了哇?”昨天早上8时许,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新村民”黄彬彬进村“上班”,沿路与村民熟稔地打招呼。
  近万平方米的大草坪要打造户外营地空间,1000多平方米的老厂房准备改造成国际青年艺创中心……春节假期后,她和团队一起争分夺秒“抠”着项目进度和细节。
  去年来,窑里村凭着江南“氛围感”和“接地气”的研学课程,吸引大小游客一批接一批到访,“儿童友好艺术村”逐渐打响名气,这正是黄彬彬带领青年创意运营团队打造的。
  黄彬彬1996年出生,福建漳州人,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去年4月带着团队正式进村“上班”。2003年出生的黄钰珂是杭州人,寒假来实习的,负责窑文化馆的空间改造设计;1995年出生的李博伦“身兼多职”,既在云朵栖息地咖啡馆当咖啡师,又做活动策划人;郑秀峰是刚加入团队的“户外营地专家”,一会儿充当导游,一会儿又拿着图纸勘查项目进度……
  “我们突破了乡村运营依赖村集体或当地政府支付运营经费的传统路径,与村集体合作社共同创新探索出合股共建的运营模式。”黄彬彬说。
  要说年轻人进村“上班”有没有磨合期?这群“95后”坦言,初到窑里村时,还是有这种感觉的:“有隔阂,融不进去。就好像是插班生,突然来到一所新学校,有些无所适从。”更何况,他们还要做整村经营项目,在别人住了一辈子的村子里“干大事”,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显然,他们不能关起门来只忙自己的。
  因此,他们改造了一处老宅,设计成青年旅社,不少团队成员干脆直接住在了村里。白天挨家挨户聊天,晚上根据村情制定相关项目方案。村民们渐渐了解,这些陌生面孔从哪儿来、来做什么。
  “晚上加班时,村民也会过来看看。”黄彬彬说,开展活动时,村民会主动来搭把手的,有时不时送来新鲜蔬菜水果的,有特地赶来说句感谢的,这一切都充满人情味,“更重要的是,我们被认同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窑里村被看见被关注,越来越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