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矿石码头。
宁波舟山港,再上新台阶。
日前,《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交通运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根据“新蓝图”,预计到203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总吞吐量达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6000万标箱。
与之相“配套”的,是硬件全面“升级”——未来,宁波舟山港将形成“一港、两核、二十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杭州湾港区作为新增的“第20区”完成纳规,进一步巩固了宁波舟山港港区数量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的地位,慈溪魂牵多年的“港口梦”亦将照进现实。
不过,“第20区”“入列”,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树立“大格局”
先看方位——
“第20区”在哪?
杭州湾港区作为“第20区”,是宁波杭州湾南岸新的出海口,未来将打造成绿色生态示范港区。其范围包括慈东工业区淡水泓附近岸线、七姊八妹列岛对应大陆侧岸线,划分为慈溪东作业区和慈岱作业区。
其中,慈溪东作业区可布置3千吨级及以下通用泊位24个和2个支持系统泊位;慈岱作业区规划可布置1万吨~3.5万吨级及以下通用和多用途泊位、5万吨级及以下商品汽车滚装泊位24个,和12个支持系统泊位和6个其他滚装泊位。
再看定位——
当前,在全国沿海港口新增资源缩紧的大背景下,本次规划在已有19个港区的基础上,新增杭州湾港区为宁波舟山港第20个港区,一“缩”一增之间,更深层的考量是什么?
摊开地图,不难发现:向海,这一区域位于“沪甬廊道”东侧,背靠宁波舟山港这个世界级大港,周边海域水深条件良好且海况平稳,航线连接马岙等公共航道,港航物流优势突出。
向陆,它地处沪、杭、甬三大都市圈经济金三角的中心,是杭州湾大湾区连接南北的“黄金节点”,更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承东接西,贯通南北,区位优势明显。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杭州湾港区?
一方面,国家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新的战略发展要求,支持在舟山鱼山岛打造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
由于跨海大桥等陆路通道的运输体量有限,从航运的角度来看,在杭州湾南岸新增港区可以将海上航运作为另一条有保障的运输通道,为保障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化工辅料和生产助剂安全运输提供支撑。同时加大宁波舟山港对钱塘江航道、曹娥江航道的辐射,拓展宁波舟山港省内直接腹地,加速对接环杭州湾经济区,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第20区”杭州湾港区的经济腹地,慈溪、余姚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沪浙合作发展区的前沿,未来货运总量预计达5600万吨,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海运是最佳选择,杭州湾港区可以为未来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提供重要支撑。
显然,无论从区位因素、战略要素,还是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第20区”杭州湾港区纳规“入列”,已是水到渠成。
锻造“硬实力”
不过,新增“第20区”兹事体大,各方的考量必定不会仅仅局限于此。那么,杭州湾港区还有啥独特魅力?
先看腹地——
目前,杭州湾港区的周边港区主要有宁波舟山港的镇海港区、梅山港区等,毗邻杭州港、嘉兴港等,其经济腹地除辐射慈溪市、余姚市之外,主要与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及梅山港区有着交叉腹地辐射。
以慈溪为例,在最新出炉的“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单中,慈溪排名第六。在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科技创新指数榜单中,慈溪同样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杀”进全国十强,排名第九,其新材料产业、健康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都呈现增长态势。
余姚实力亦不遑多让,城市位列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12、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11、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22、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第16……2023年,余姚实现工业增加值850.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同时,“两园”(中意宁波生态园和浙江余姚人才创业园)、“两镇”(智能光电小镇和机器人智谷小镇)、“两区”(余姚经济开发区、余姚工业园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
再看货源——
在经济腹地的强有力支持下,杭州湾港区产业布局合理,后方集中了一大批以汽车制造、海洋装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海洋高科技、电子信息、光电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以智能家电、纺织服装为主的特色产业,往来运输的货物主要为砂石料、水泥、煤炭和滚装汽车。
以水泥为例,慈溪地区的水泥除从本地购入之外,也来自周边余姚、北仑、象山等地。杭州湾港区码头建成之后,部分水泥可由水路输入。
至于滚装汽车,目前梅山滚装码头是浙江省最大、最专业化的汽车滚装码头。建设杭州湾港区,可服务前湾新区的吉利汽车、大众汽车等,进一步满足长三角及沿江地区、华北地区不断增长的汽车滚装物流需求,提升汽车滚装江海联运业务的能力。
目前,慈余地区货物仍以公路运输为主,占比94%,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开辟新港区,可以缓解区域陆路集疏运压力、降低运输碳排放。
根据测算,预计建港后降低慈余地区社会物流成本21%和运输碳排放量20%,同时也大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交通负荷降幅约60%。
打开“新天地”
“我们常说‘一带一路’,其实在长三角区域是‘两带一路’。它实际上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汇集点。”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指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上海和宁波在长三角扮演的角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要地。
这两座同样叫“阿拉”的城市,都视开放为“最大的优势”。
“第20区”杭州湾港区接沪、融甬,向北则可对接杭州,立足差异、彰显特色,走好错位发展、合作双赢之路,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20区”“入列”,有利于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杭州湾港区建设可为铁水联运、水水联运等各种多式联运提供便利,实现完善的综合货运枢纽,进一步强化长三角枢纽集群的衔接联通,提升设施网络化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
“第20区”“入列”,有助于激发沪浙合作发展区前沿的综合优势。加快慈溪、余姚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我省提出了“一湾引领、四极辐射、两翼提升、全域美丽”的概念。其中,“一湾引领”成为浙江未来发展的核心。
这里的“湾”,指的正是环杭州湾经济区。
杭州湾港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环杭州湾经济区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交通设施网络化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的提升,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同时还将进一步促进环杭州湾经济区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的发展,对湾区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新设港区并非一日之功。
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是国内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生态环境颇为敏感。为了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兼顾发展和环境的不同需求成为本轮总规环评报批的关键。
据报道,针对杭州湾港区,我省集中力量开展港区规划综合论证工作,专门委托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开展湿地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深入论证建港条件。最终,多方协力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海底两万里》这样写道。东海之滨,“第20区”“入列”后,宁波舟山港能否进一步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速度打造世界一流强港,锻造硬核力量服务国家战略,背后还有更多未知等待我们去努力、去实现。
走向深蓝,这是一手更长远的棋,亦是不容错过的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