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现在正在加紧复习,备战考研,请叔叔放心。”近日,盐城师范学院学生张艳(化名)在电话中向家乡滨海新区范堑村党总支书记、村慈善工作站站长杨净川汇报学习情况。这天,范堑村组织放假的孩子们做游戏、举办读书班活动,杨书记放心不下村内6位贫困学子,一一打电话联系了解情况。
张艳是范堑村村民张伯生抱养的女儿,张伯生患有慢性肝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爱人又是二级肢残,一家人靠种地过着平淡的生活。懂事的张艳从小好学,202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盐城师范学院,但她家的经济状况不能满足其求学需要。范堑村慈善工作站将张艳的情况反馈给海安市慈善总会,海安市慈善总会会同滨海新区和范堑村,把张艳列入海安市慈善总会“情暖学子”慈善资助对象,给予每学年4000元的学习补助。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家拿不出一分钱的时候,是海安市慈善总会和角斜镇慈善分会以及我们村给予我的资助,让我背起书包进入大学课堂,圆了我人生的梦想。我会用我的励志故事和承善扬慈的思想教育我的学生……”近日,毕业于南通大学的李堡中学高二语文老师马月琴给海安市慈善总会、海安市慈善基金会寄了一封满含感激、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26年来,一个个电话、一封封感谢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海安市慈善总会发来,孩子们从内心感谢海安市慈善总会、海安市慈善基金会为他们提供资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再穷不能穷教育。成立于1998年的海安市慈善总会一直以项目化思维,不断加强慈善研究,专注于慈善救助工作。为确保全市低保和困难家庭的学生上得起学、读得起书,从2011年开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海安市慈善总会从成立之初零散式助学升级为项目化助学。海安市慈善总会围绕精准扶贫目标,开辟“情暖学子”救助项目,将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小学生至研究生纳入资助对象。“情暖学子”慈善救助项目如久旱甘霖,滋润着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从“输血”变“造血”,让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2023年,配合南通市慈善总会“大手牵小手·一起向未来”项目的实施,资助对象延伸至特殊困难家庭的学龄前儿童与小学生。2023年8月,海安市慈善总会举行2023年“情暖学子”助学款发放仪式,受助学生349名,发放资助款91.6万元。从2018年开始,救助标准提升,初中生每人每年2000元,高中生每人每年3000元,大学生、研究生每人每年4000元。“慈善总会4年的救助以及五虎村组织的关爱活动,成了我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支撑。”马月琴在感谢信中说。
滨海新区富港村村民李某方的丈夫前年患癌去世,留下了一对双胞胎,兄弟俩品学兼优,丈夫的去世无疑让这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让李某方为难。这一情况反馈到海安市慈善总会,经过核实后,海安市慈善总会决定每年资助兄弟俩学费4000元,让他们能继续上完初中。“如今,我的两个孩子在中学上学,他们好学上进,我不会辜负总会领导期望,一定会把孩子们培养好。”在某企业打工的李某方打电话给海安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程太和说。
今年初,家住高新区城南新村的贫困大学生顾某畅,父亲患肝癌多年,不幸去世。后来,母亲突发脑溢血,重度昏迷,经过治疗,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为治疗父亲的病,已经花光了全家微薄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母亲的病情,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而小顾也因为来年的学杂费没有着落面临辍学。市慈善总会得知情况,仔细核实后,不仅为小顾的母亲捐款治病,还每年资助小顾学费4000元,让她能继续在大学学习。
孙庄街道海南村的大学生张某怡,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就得了白血病,为了治病,全家竭尽全力,花了几十万元,最终她的父亲还是不幸离世。这十几年,耗尽了全家的积蓄,海安“情暖学子”慈善项目,每年资助她几千元,让她从小学读到中学,直到如今的南京财经大学大三年级……
难能可贵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情暖学子”项目捐助。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德荣置业有限公司、海安市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海安农村商业银行等爱心企业,纷纷向慈善总会捐款并设立专项慈善助学基金。2023年12月,上海森信建设集团董事长王文其向“情暖学子”项目捐赠120万元,王文其还先后向海安市教体局、海安曲塘中学各捐资50万元,用以资助贫困家庭的学子。六一前夕,集团再次捐赠200万元,由海安市慈善总会指定海安市妇联设立“森信筑梦”基金,实施以“文”筑梦·护“其”成长为主题的困境儿童关爱计划,旨在助力海安市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
海安“情暖学子”助学项目放眼未来,目标长远,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6年来,海安市累计资助8500多名学生,善款支出2500多万元。“情暖学子”项目获得了南通市优秀慈善项目奖。“让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背起书包上学堂是慈善总会一如既往的使命,我们将不断以创建品牌项目为契机,持续推进‘情暖学子’项目的实施,为困难学子的成长助力。情暖学子永远在路上。”海安市慈善总会会长孙进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