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长心语家长公益课堂走进亳州市第五小学,为家长带来一场主题为《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了解ADHD,轻松做家长》的公益讲座。活动邀请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会委员、亳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友文作为主讲嘉宾,通过“亳州晚报成长心语”视频号全程直播,点赞量超3万次。
“ADHD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有这个病症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可表现为整理书包、资料时困难,上课时坐立不安,完成问题时抗拒复杂性任务,休息时难以进入深睡眠。”活动开始,张友文首先讲述了ADHD的定义及主要表现,解读了孩子“不听话”背后隐藏的秘密,以及ADHD症状可能对孩子带来的影响。让家长认识到,一些孩子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并非简单的调皮,而是一种需要家长、老师和专业人士共同关注和干预的健康问题。
“我们家长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专注力不集中的孩子,都属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否属于ADHD患者,需要严格的医学判断。比如,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可以很好地保持专注,只是在学习时坐立不安,那基本可以排除患有ADHD。”看到现场很多家长因孩子学习不专心、不听话而显得有些焦虑时,张友文立刻安慰道。
张友文强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个性特点,有些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活跃或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有问题,而是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地观察和理解他们的需求。随后,他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向家长们展示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可能出现的行为特点,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识别孩子的行为模式。
“如果通过专业医生的评估,确认孩子确实存在注意力问题,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张友文又说道,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行为矫正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比如,设定明确的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比如拼图、绘画等。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一致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逐步改善行为。
讲座的最后,张友文还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家长和老师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正强化、暂时隔离法等行为矫正方法,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问题。他还分享了包括建立积极的亲子互动、学习发出有效的指令、建立奖励系统等,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行为。
讲座结束后,许多家长表示受益匪浅。“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是个不乖的孩子。今天听完讲座后,才意识到孩子的行为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现在我知道应该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了。”另一位家长表示,这个讲座很实用,自己会尝试用讲师提到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行为,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接下来,“成长心语”家长课堂将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方面大家关注的话题,为更多家庭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如果大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疑惑,可以关注“亳州晚报成长心语”或“共青亳州”微信公众号留言,主办方将结合大家的提问、关注的热点,及时邀请心理专家进行答疑解惑。(记者 李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