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能源港效果图。
建设“数字能源港”,是钱塘智慧城城北园区“而立之年”提出的小目标。
成立31年来,上城区这片仅0.615平方公里的“飞地”,“孕育”了6家上市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隐形冠军”企业、2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说,演绎了“有限飞地、无限发展”的绚烂篇章。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演进,这片热土也面临着土地开发饱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筑形态陈旧、传统企业业态滞后、新兴产业空间匮乏等多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2023年12月,城北园区提出建设“数字能源港”,产业赛道聚焦为数字能源产业,这也是其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又一个创新探索。
半年过去,数字能源发展势头如何?园区又要如何实现“再创业再攀登”?
工业上楼
推动形成“数转雁阵梯队”
钱塘智慧城正在数字能源赛道上一路奔跑。目前这里已集聚链上企业700余家,一季度数字能源赛道实现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18.7%。数据背后,也彰显数字能源产业正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浙江高泰昊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领域3S+C 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云平台)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张伟峰说,这几年公司每年营收增幅都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他看来,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的相融并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公司近年来也加快了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的步伐,提升公司在新能源储能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能源的发展,也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园区企业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星智能”)便是其中一例。走进八层高的威星智能制造大楼,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自动化设备整齐排列,工人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着安全帽和手套,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威星智能副总裁张妍介绍,企业自2018年智造车间投用以来,就立志打造行业内领先的智慧工厂。他们通过上线自动化生产线,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据了解,威星智能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近年来在模块生产、检验、产品检测、成品装配等核心工序流程上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和检测。
走进威星智能制造大楼五楼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带有机械臂的自动化产线被用于组装智能燃气表。“生产线拥有多道工序,全线投入了多台机器人,自动化率高达90%以上,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工成本。”张妍表示,这样的生产线不仅代表威星智能制造的一项成就,也展示出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潜力。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钱塘智慧城城北园区正迎来“工业上楼”的新时代。眼下,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简称“智改数转”)正在园区如火如荼地展开,包括威星智能、华塑科技、海兴电力等企业已率先升级智能装备和数字化生产线,从而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形成“数转雁阵梯队”。
空间提升
未来“再造一个城北园区”
除了产业上高歌猛进,钱塘智慧城在空间上也将迈向更加宽广的天地。
2023年起,城北园区启动西片区改造提升,这是全市飞地模式下“腾笼换鸟”的首次尝试,改造区块存量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预计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
今年3月,城北园区西片区改造提升第二宗地块——祥符东单元GS0801-15A地块工业用房项目(博达智创)正式开工,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数字能源港的重要产业平台—数字能源大厦也于同月启动改造,建筑装修、外立面改造工程已正式开工,预计8月完工。
据钱塘智慧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能源大厦改造项目是打造“数字能源港”的重要空间支点,将承载众多数字能源企业,目前已落地央企东方电气长三角研究院,将布局建设智能光伏现代产业生态,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园区目前正在加快全球排名第二、国内第一的新能源龙头协鑫集团分布式光伏场景落地。
在空间布局方面,城北园区将以西塘路、祥宏路(祥园西路)为界将园区分成制造功能与孵化区、研发和企业总部区及远期拓展提升区等三大板块。沿西塘河区块建筑高度受限,拟打造工业上楼的制造与孵化区;中部核心区可提升空间较大,拟打造成为研发与企业总部区;西塘路以东片区建筑形态相对较新,拟排定为远期拓展提升区,承担起改造过程中过渡空间的作用。
据介绍,园区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西片区产业空间新增35万平方米,总量达到75万平方米,以实现“再造一个城北园区”的目标。
空间提升与产业优化两手抓,下一步钱塘智慧城将锚定“数字能源港”发展定位,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千亿级数字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都市工业标杆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