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
率先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等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矩阵,实施人才科技项目“一评两认”……近年来,绍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从2018年入选‘名士之乡’英才计划,到今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这几年企业快速发展成长,离不开绍兴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浙江巍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强彪深有感触地说。
一体协同激活力
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绍兴在全省率先迈出第一步。
去年8月,我市启动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立组织领导、政策法规等“六个协同机制”和十大改革试点、十大协同事项等“六张工作清单”,稳步推进教科人协同贯通,探索实施人才科技项目“一评两认”。“这项举措,有效避免了多头申报,为项目落地转化节省了不少时间。”一位市级领军人才表示。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近年来,我市推动35家在绍共建研究院依托母体资源,与重点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已有17家研究院与221家企业联合培养硕博士1353人,攻克企业技术难题430余个。
提能造峰激活力
以创新平台能级跃升,推动人才创新活力迸发。
今年,我市出台《人才引领企业创新平台发展提质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人才引领驱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9条具体举措。目前,全市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建企业创新平台、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热情高涨,共有77家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443个。
让人才通过共享实现更大价值,是绍兴激发人才活力的有效创新之举。近年来,我市全覆盖打造印染、集成电路等七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既协同解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共性技术问题,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工程技术人才。
诸暨一家袜业公司与袜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共享工程师”合作研发的“菠萝袜”,发布首月就获得超600万件订单,成为年度“网红袜”。
授权松绑激活力
授权松绑,才能轻装上阵。
去年以来,我市实施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市级试点,首批遴选15家试点单位,在人才自主评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授权松绑。今年6月,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升级推出柔性人才“区域互认”、新型人才“双向举荐”等20条举措,受到企业和人才欢迎。
此外,我市积极探索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人才自主认定,除投资额超过50亿元的重大招商项目和重大内生项目外,还给予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市制造业“长高长壮”冲刺库企业或上一年度财政贡献前30位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直接认定名额,目前已累计认定3批次共73人。
依托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绍兴文理学院“人才驿站”,我市持续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目前,绍兴文理学院“人才驿站”已有入站人才11名,构建了人才落在企业、服务高校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