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六路”的无人机航拍、边游边测的声呐无人船……这些炫酷的“黑科技”装备,正在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执法中频频亮相,实现科技执法、智慧执法,守护海门的碧水蓝天。
南通市海门区青龙河南至长江,是贯穿海门南北的一条重要航道。近日,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及监测人员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船协同作战,对青龙河流域水系进行了“水、路、空”立体式全域排查。
此次行动中,无人机作为“先遣部队”,负责空中侦察,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传输监控画面,迅速锁定疑似违规排放区域,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前期取证。与此同时,无人船搭载水质采样系统,在水体内进行多点采样,确保水样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声呐遥测系统,对排查区域水体水域开展暗管、排口探测。环境执法人员借助声呐分析河底及两岸的声呐反馈图像,进行全方位研判,从而确定暗管的疑似点位,生成暗管信息坐标,为进一步溯源提供技术保障。
“ 我们充分利用无人机飞检巡查航拍开展非现场执法,发现违法行为,无人船在水域自由航行连续监测,收集更为详尽的数据。”海门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张磊科说道,“通过两者的结合,从而全面、快速地锁定污染源,执法人员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及时检查周边企业,从而实现‘测管’协同。”
相较以往传统执法手段常因地理环境、危险环境以及污染源隐蔽等不利因素,难以对污染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测,不能直观、全面地看到被检查对象的难题,如今,无人机和无人船的“协同作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在不受地形限制的情况下,快速到达污染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环境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无人机+无人船”的双科技加持下,标志着环境执法工作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除此以外,海门生态环境局还有手持微风风速仪、大气走航监测车等多种“法宝”。海门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华军表示,高科技设备的“上岗”,弥补了传统执法的不足,在执法中已经显露锋芒,2024年至今,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等设备,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8个。今后,海门生态环境局还将运用更多的“黑科技”手段来精准打击隐藏于“角落”的违法行为,为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