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被大家贴上‘脏乱差’标签的堂子街也能变得有味道了。”12月初,偶然路过堂子街的市民刘先生惊讶于街区的大变样。而当他看到街角迷你花园挂着的“堂子街花友会”牌子和打理花草的居民,似乎又理解了。
最近,南京朝天宫街道开展“八巷”更新,百年街巷在多元参与中,品质与烟火味双提升。南京的城市更新正在告别单纯的“工程思维”,以“人人都是营造师”的视角,推动街巷越来越“香”。
喧嚣与安静,市井街巷正在各美其美
12月8日周日,朱小姐与朋友在明瓦廊至大香炉沿线一路“逛吃”。虽然丰富的美食店还是往日熟悉的“配方”,但她还是发现了细节的变化。
“以前来只看吃的,很多店铺‘不修边幅’,街巷也非常简陋。”朱小姐表示,现在发现店铺开始注重外观了,门头店招也打破了统一套路,各有特色。在这样狭窄的街内,竟然还有一处非常艺术感的休憩角落。路边墙上,还新添一幅繁华的市井图。“这就不是单纯地满足味蕾,而是有了视觉的愉悦。”朱小姐给焕新的明瓦廊、大香炉点了赞。
步入朝天宫西街,感觉生活慢了下来。道路南侧,居民拎着蔬菜行走在透水铺装的人行道上,与“遇见朝西”的文化墙擦肩而过。走累了的老奶奶,坐在香樟树下的黄色座椅上歇脚。不远处,堂子街入口处的身份牌,展示了其600年的履历。新添的小广场代替了过去的杂物堆放处。
“家门口是二手市场一条街,以前出门看哪里都头疼。”堂子街居民李阿姨告诉记者,这次更新后,街区面貌焕新,有广场,有停车区,秩序大为改观。而她打理的街角花园,还有不少年轻人过来打卡。
侯家桥新添候诊车辆通道,一半烟火一半康复互不干扰;罗廊巷边新添了口袋公园,被掩藏的太平天国老宅及壁画成了风景。记者沿路而行,每个街巷都各有特色,各美其美。
变工程为营造,从“看我干”到“一起干”
“以前我们做道路工程,就是单纯施工,施工完,就撤场。这一次完全不一样。”谈到八条街巷的更新之路,代建单位南京明商集团总经理方春梅深有感触。
据她介绍,此次进场后不是施工,而是一家家征集意见,包括跟街道一起召开居民、商户议事会。过去关注的是工期,现在关注的是不同的需求。“以前居民是看我们干,配合度也不高。现在变成了大家一起干,施工反而顺畅了。”方春梅表示。
在堂子街,居民李阿姨夫妇正在家门前整理着花草。在街区改造前,她种花只为陶冶情操。改造中,通过街道社区议事商量的形式,她把家门口的花草与路边杂乱花池连为一体,形成了迷你花园。项目方对花园整体包装,包括提供肥料。她负责花木的日常维护,并挂起了“堂子街花友会”的牌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街巷美了,受益的是大家。”李阿姨笑着说。
在推进街巷更新的同时,朝天宫街道还发起了“小店出新计划”,招募设计师参与。大香炉生机勃勃水果店作为首批参与小店,已完成出新。店主钟书保告诉记者,在大香炉改造中,他作为商户就多次发表过意见。此次小店出新计划,他是第一次与设计师、大学教授合作。在整个过程中,他参与方案讨论、投票表决,包括现场施工,忙得不亦乐乎。尽管更新需要店主自掏腰包,但钟书保认为很值,“大香炉改造后更热闹了,而我的小店因为个性化设计为街巷添彩,更受年轻人欢迎。”
多元参与,从“八巷更新”走向“万巷更新”
街巷焕新容易,如何长久保持?上月,朝天宫街道八巷更新可持续发展工作坊活动在丰富路边的农家小院举行。参与街巷更新与小店出新计划的设计、建设、规划、居民、经营等不同主体,分享在城市更新、自主更新中的经验与收获,探讨街巷的可持续之路。
朝天宫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杰认为,街道此前一直有居民议事会,并支持成立朝天宫商户自治协会。此次街巷更新,协会专门组建了街巷议事会,把沿街所有商户凝聚起来,有问题一起协商。
“先开两问会,问需求、问建议。所有的意见、建议收集后,拿出解决方案,再开议事会进行讨论和决策。如果还有不同意见,那就再开会,直至争取到最大公约数。”吴杰表示,街巷更新、小店出新计划带动了多元的参与、市场的参与,每个参与的人在其中都扮演着社区营造师的角色。堂子街的花友会、小店出新计划示范点农家小院里的商户协商阵地等,都是在更新里诞生的可持续案例。
市建委建设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也是距离市民生活最近的地方。这些年,南京在蓝旗街、南湖东路等有潜质的街巷打造特色街巷。而朝天宫街道八巷更新和多元参与的探索,则为城市更新探索了新的经验。今年,我市推出了一批社区营造师、规划师,并为他们到社区、街区参与城市更新牵线搭桥。只有调动社会多元的力量,才能让更新更贴近需求、彰显温度,解决治理、宜居、智慧、活力城市品质需求,从“八巷更新”走向“万巷更新”,开启“巷”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