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公示了2024年度省级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拟推荐名单,当涂经济开发区再次脱颖而出,连续两年入选省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当涂经济开发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方面的卓越表现,也进一步坚定了其以创新驱动、亩均效益为导向的发展道路。
“工业上楼”:
高效利用空间 实现效益倍增
在“亩均效益”理念的引领下,当涂经济开发区涌现出一批优秀工业企业,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和效益的倍增。
走进安徽植护家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效、有序地运转。一袋袋洗衣凝珠、洗衣液等日化产品接连下线,迅速被打包成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我们这栋厂房共四层,目前已建到第三层,一楼层高6.5米,二、三、四楼层高3.5米,单层面积5000平方米。”作为建设方的安徽植护健康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选择新建多层厂房,是看到了“亩均论英雄”改革政策含金量和企业追求最佳效益的一致性。
安徽泰恩康制药有限公司也通过“工业上楼”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亩均效益的纵向加倍增长。2021年,在优化升级过程中,企业面临厂房扩建的需求。面对这一挑战,泰恩康制药另辟蹊径,选择“向上”布局,拓展“空间”。新项目厂房虽然占地面积仅25.5亩,但高度达到了24米,主体分四层,局部五层投入生产。据测算,该公司通过“空间换地”,土地容积率由原来的0.31跃升至1.2,增加近3倍。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生物技术药物小容量注射剂(水针、冻干粉针)车间、生物技术药物原料药(API)车间、原液生产车间、生物质量控制实验室以及公用工程系统。这些设施可以满足GMP和智能制造规范要求,实现在线检测和控制,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预计亩均效益也将大幅提升。”泰恩康制药副总经理柯江英介绍。
集约利用:
小地块大产出 项目加速推进
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的马鞍山市一川金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企业,公司占地仅10亩。然而,在2022年,该公司却实现了产值超8000万元的佳绩,亩均税收达25万元。凭借其出色的表现,一川金属被评为“亩均效益”A类企业,并享受到了当涂县在金融信贷、水电气、政策奖补等方面的最高等次扶持激励。
在政策的推动下,一川金属有限公司成功从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转型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与奇瑞、长安、长城、吉利等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此外,马鞍山市百川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川金属的延伸企业,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该公司决定新增投资5.2亿元,上马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研发生产项目。面对企业快速供地的需求,当涂经济开发区迅速行动,组建专班挂图作战,仅用了40多天就实现了项目的签约落地。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了80%的工程量,预计年底全面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部件(电池包壳体及底盘模块总成)的生产规模,年产值约5亿元。
激活潜能:
算好“亩均账” 提升“含金量”
用最少的要素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对工业企业开展亩均效益评价的初衷。2018年,当涂县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在全省率先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亩均效益评价。自2019年以来,当涂县已完成四轮“亩均论英雄”评价工作,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实施评价前的12.78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16.91万元,增长32.32%。
截至目前,当涂县已累计奖励“亩均贡献十佳企业”1450万元;累计出让“标准地”20宗1180亩,清理低效闲置用地1895亩;共发放“亩均英雄贷”68笔,服务53家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9亿多元。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地应用,不仅激活了工业企业的发展潜能,也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未来,当涂经济开发区将继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亩均效益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支持,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