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营商环境办了解到,《亳州市耐心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印发实施,从五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工作措施,让“政府服务更有耐心、企业发展更有信心”,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产业生态,让各类企业在亳州发展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百千万工程”为企业家提能培优
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通过系统化、长期化、精准化培训,全面提升企业改革创新、依法经营等综合素养。
实施企业家“青苗计划”,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知识,开展交流考察、要素对接等多项活动,引导百名领军型企业家树立全球视野,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成为行业领军;引导千名成长型企业家提升行业竞争力,成为行业精英,打造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有情怀、守法纪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开展企业管理人员“雨露计划”,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万人提升”活动,通过线下集中+线上直播等多种形式授课,培训业务知识,引导万名经营管理人员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能力。
为企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坚持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支撑,持续开展“六找一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活动,打好要素配置“组合拳”,扩大企业“市场圈”。
建立融资耐心沟通机制。大力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推广应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增信流水贷工程”。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灵活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做到“不抽贷、不断贷”。
常态化精准要素对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六找一接”工作机制,主动帮助企业找政策、找员工、找市场、找人才、找资金、找订单,组织产销对接。组建政策、金融、税务等“为企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主动上门指导、帮扶企业。
鼓励依法运用柔性执法措施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健全柔性执法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更为宽松、包容、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法治环境。
开展“送法护企”行动。组建律师志愿者法律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深入推进“益企蓬亳”“法律服务进万企”“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等活动,重点对小微企业开展指导帮扶,引导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合规经营。优化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建立入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坚持过罚相当,鼓励依法运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柔性执法措施,推深做实“综合查一次”,严格落实“三书同达”机制,探索引入公证参与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服务,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强力推动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健全“政企零距离”机制
持续深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制定亳州市企业诉求办理“提质增效”工作制度,创新定级审签、完善限时办结、持续联合督办等相关机制,确保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企业有困难帮扶到位。健全“政企零距离”机制,深入开展“政企面对面解难题”一次办。
开展“源头治理”专项提升行动。定期梳理分析企业反映的问题信息,剖析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源头治理”专项提升行动,推动职能部门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调整涉企政策,通过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
鼓励干部坦荡真诚同企业家交往
建设一支“比思路、比效率、比质量”的为企服务队伍,深入挖掘、总结耐心服务企业中的好做法、好成效,塑造“耐心服务”品牌。
强化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建立“耐心服务”定期反馈、不定期督查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机制取得实效。推动政商关系“清”上加“亲”,鼓励各级干部坦荡真诚同企业家交往、主动为企业家“撑腰壮胆”,大力表扬在耐心服务企业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从严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
全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亳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宣传,营造全市重商亲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以“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珍 通讯员 邓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