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满载“合肥造”新能源汽车集装箱的船舶驶离合肥派河港,数十个小时后,将抵达上海港,随后经国际班轮出口至全球多地。从只能到南京、上海等地转运到合肥港“一站式”登船出海,从货运班列到建设长三角铁路最大的汽车发送站……近年来,合肥市聚焦“首位产业”,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加速融进去,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物流网络,以运输网络之畅助推产业提速。
“出海”之路越来越方便
对江淮汽车出口装箱业务经理张军来说,新能源汽车“出海”之路越来越方便。
新能源汽车集装箱有些“特殊”,根据国家标准,包括锂电池、储能柜都属于第九类危险品,这些危险品在港口码头运输需取得相应的危险品经营许可。
之前合肥市及周边无第九类危险品作业资质码头,新能源及储能相关产业货物运输只能通过公路运至南京、太仓、上海等地,致使企业物流成本增加。2023年12月19日,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码头顺利取得第九类危险货物港口装卸作业资质。
今年1月5日,一辆辆江淮新能源商品车从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码头装箱,发往柬埔寨,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合肥港首发成功。
“以前要从上海、南京等港口提运空箱,至少需要两天时间,现在派河港就能提箱,随装随走。”张军表示,高效的物流给企业生产销售提供了稳定支撑。
8月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货物在派河港实现“一站式”出海,这意味着合肥“新三样”货物运抵上海后无需再开箱检查,船舶和货物申报手续可在上海实现互认,大幅降低企业运输时间和成本。
安徽港口合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用道表示,合肥“新三样”货物船舶适载、货物适运申报手续由“串联”变为“并联”,与原先公路运输相比,物流成本下降约15%,海事申报办理减少至3次。
企业也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机遇,自江淮汽车发运基地落户派河港后,江淮汽车短驳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原来江淮工厂距离合肥港(南淝河港区)有20多公里,工厂搬到港口旁边后,汽车从厂区运到港口作业区,只需10分钟。
“出海”通道进一步畅通
作为目前合肥唯一一座具备第九类危险货物(锂电池相关)作业资质的集装箱码头,派河港具备了从本地港口始发水路运输出口的能力,为我市聚集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增添重要助力。
以派河港为圆心,半径1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全市七成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其中,半径5公里范围内布局了江淮汽车新港基地、蔚来汽车基地、大众新能源汽车基地3个整车基地。每月大约有2500辆江淮汽车从派河港运往全球各地。
但是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我市新能源整车及储能相关设备等运输需求激增,现有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0万辆/年的滚装泊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路运输需求。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我市将对合肥港江淮运河港中派作业规划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后滚装泊位增加至两个,年设计通过能力大幅提升至30万辆/年,为全市汽车滚装出口海外提供有力支撑。届时,“合肥造”新能源汽车“坐船出海”通道将进一步畅通。
与派河港一路之隔的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规划占地面积约2800亩,是合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据透露,当前物流园正在筹建汽车物流中心,占地177亩,规划建设商品车立体停车库及汽车原材料仓库等项目。预计该项目年底开建,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产前产后”提供服务。
“新能源汽车专列”将加密发出
在长丰县水家湖货运站,铁路JSQ6汽车专用车辆停在货物线上,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经公路短驳运输到这里,随着车辆端门打开,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入车厢内。这些汽车将被挂运并发往云南、甘肃、贵州、黑龙江等地。
2022年11月15日,自水家湖站首发新能源汽车以来,每天装运商品车数量已经从300辆增至420辆。今年前8个月,这里累计发送新能源汽车65090台,同比增幅达70.29%。
为提高商品车装车效率,水家湖站采用“10+4”作业模式——货运班列共有14节车厢,利用铁轨线路转弯半径,将班列拆分为南端10节、北端4节,中间铺设平板形成坡道,以供商品车驶入火车车厢。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车站与货运中心成立项目运作团队,摸清、破解厂家经由铁路运输的难题,共同设计完成低货位装运汽车辅助设施和高站台平板车辅助对接装车方案,使装运的新能源汽车能够直接开进JSQ6车厢,既提高了运输效率,又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
尽管如此,水家湖站仅有两条货物线,由于能力限制,目前一年只能发运新能源汽车约7万辆。
为此,下塘工业园铁路专用线正在加快建设,这条专用线发送货物主要为新能源小汽车,是比亚迪最大生产基地的配套线路,预计年内投入运营。据悉,专用线设5条到发线,小汽车存放区可满足3300辆新能源小汽车的存放,这里将成为长三角铁路最大的汽车发送站。
据介绍,下塘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建成后可无缝连接淮南线下塘集站和目前年产近50万辆新能源小汽车的比亚迪生产基地,同时满足12万标准集装箱、20万吨笨重货物装卸作业需求。
聚焦畅通物流链精准发力
满载汽车的整车,装满汽车零部件的班列……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开出的“奇瑞号”“江淮号”定制班列早已不稀奇。
从装箱到通关,中欧班列(合肥)速度快了不少。以往,集装箱散落在场站各个区域,存在“找箱难”的问题,通过电子化网络的建设,企业接收放行和查验通知的时间由数小时缩短至数秒。“铁路快速通关”业务的推进,实现了海关与铁路数据连通,减少申报和物流环节,每列班列节省通关时间20小时,班列整体运行时间缩短1至2天。
合肥正在聚焦畅通新能源汽车物流链精准发力。
“水路运输方面,我们不断提高向海通达度,优化完善港口布局,拓展加密集装箱航线,加快推进滚装船、滚装码头建设,大力推进‘公转水’,全力构建新能源汽车水路运输全链条服务,基本实现‘港口建在车企旁、航线随着需求开’。”市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铁路运输方面,我市持续增强向陆辐射度,加大“公转铁”力度,推动铁路专用线进企入港,释放现有铁路货运运输能力,将汽车“开进”火车,加密铁海联运,打通新能源汽车铁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公路建设方面,合肥市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周边省市的互联互通,全力推进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建设,沪武高速无岳段建成通车,市域高速公路“8线同建”,全市在建高速里程25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622公里,“两环十七射多联”的高速公路网布局加速实现,为全市新能源汽车发展铺就“快车道”。·记者 余佼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