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阔步向新,奋进“下一个万亿”

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4.4亿元、增长6.3%,增速位于全省第三……近日,统计部门公布了前三季度南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我市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竞”字起笔、实干争先,持续激昂“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拼劲干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有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克服内部困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向新突破向质图强

11月7日,在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18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获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2023年度省企业技术创新奖9家获奖企业之一,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创造了17项国内外行业第一,1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项技术世界第一,高密度先进封装技术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江苏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目标定位,牢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部署。7月初,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发展新质生产力座谈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依靠产业这一关键载体。我市以制造强市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

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我国首艘智能型FPSO“海洋石油123”、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面对船舶海工产业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不足、产业链价值占比不高等问题,我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关键零部件本土配套能力,主攻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40多艘国际、国内高端船舶先后从南通首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船舶海工产业为传统产业“发新芽”做出了示范。

10月24日,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母基金正式发布,总规模40亿元,重点聚焦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我市把发展战新产业作为动能转换的主抓手,加大项目建设和科技招商力度,健全“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培育更多行业龙头和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产业等产业集群,让新兴产业“长成林”。

8月16日下午5时许,一架直升机从南通创新区紫琅湖基地升空,25分钟后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降落,苏通空域成功联线,标志着两地空中走廊正式开启。随着此次苏通空中快线的开通,南通发展低空经济站上了新的起点、打开了新的空间。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我市超前谋划、选准赛道、加快布局,在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形成了较好的创新氛围,集聚了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创企业,市工信、科技等相关部门正加紧谋划优先发展的未来产业,加快出台培育方案和系列配套政策,让未来产业快“生根”。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福建等地考察时多次提及的关键词。

今年是南通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作为经济大市,南通如何以改革开放“关键之招”破解发展路上新的“成长烦恼”,加快塑造改革开放新优势?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通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意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明确了南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施工图,奋力推动改革举措在江海大地开花结果。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通商大会、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设立“南通企业家日”的第九个年头,今年我市又举办“潮涌江海千帆竞 奋楫通商涛头立”南通市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宣讲会,这不仅是南通给予企业家的尊重,也是一座城市对企业家的最高礼遇,激励民营企业家们秉承“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勇立潮头。

巢好引凤栖,花香蝶自来。好的营商环境有赖于改革开放,反过来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南通连续3年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先后制定出台“万事好通”66条、新66条、3.0版政策举措,颁布实施《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营商环境由“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保持全省前列,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作为南通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2023年实现GDP911亿元,人均达26.3万元;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21位。为加快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成为全市高水平开放的窗口,南通创新区与南通开发区协同发展率先破题,正在进一步探索协同路径,打造产创融合新高地。

南通是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活力之城。曾经,大江大海的阻隔,让南通长期处于我国交通版图的“神经末梢”,随着大桥大港的历史性突破,如今的南通正全力打造陆海空并进、公铁水联运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八龙过江”格局、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推动公路成环成网、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未来,南通将聚力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把“交通流量”转变成“发展增量”,以交通大发展推动城市能级大提升,更好地服务支撑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跨江融合向海发展

11月9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协同——‘大潮澎湃 向新同行’融媒体采风行动”启动。长三角10余家主流媒体组成的融媒体采风团,深入南通部分板块、园区、企业调研采风,感受南通发展的蓬勃脉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并勉励南通“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南通滨江临海、紧邻上海,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也是在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唯一肩负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双重任务的城市,地理区位独特、战略地位重要,有责任在落实国家战略中主动作为,也有机遇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借势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放大“南通‘好通’”“左右逢源”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联动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更深层次跨江融合,更大力度向海发展,在扬我所长中打造重要支点、服务发展大局。

对南通而言,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五大行动”,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50%的企业在上海有合作关系,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70%的规上制造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90%的新招引产业项目深度嵌入上海苏南产业链;市级层面与上海苏南城市(城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所辖各县(市、区)与上海苏南相关板块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共建园区数量累计达19个。

顺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发展大势,我市务实谋划、积极推进在上海、苏州和南通的毗邻区域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协同区建设已写入国家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文件,方案编制、园区共建、项目合作等取得积极进展。

沿海,是南通迈向“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和关键变量。9月26日,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在通州湾示范区开工。该项目是中国石油重大战略布局项目,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我市加快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又一重大支撑。目前我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超2400亿元,占全省1/4、沿海3市1/2,随着蓝海新材料等一批百亿、十亿级项目加快布局沿海,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标产业已渐具形态。

同时,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活蓝色经济新引擎。5月28日,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签约揭牌;10月6日,市政府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约,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一批海洋产业相关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正茁壮成长,将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续的蓝色动能。

大江奔涌,昼夜不歇;大潮澎湃,风帆正劲。抢抓千载难逢机遇,今日之南通正以“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胸襟格局,解放思想、勇立潮头,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更稳,努力在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跑出加速度、干出新精彩,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沧桑巨变”。

日报记者 汤晓峰 朱文君 李彤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