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国科大杭高院成功交付超大面源黑体

日前,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科大杭高院”)成功交付国内首个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超大面源黑体,为大口径红外探测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大口径红外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黑体”?国科大杭高院王建宇教授工作室副研究员刘世界,向记者介绍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游标卡尺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在红外探测领域,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游标卡尺’。”

说黑体像游标卡尺,是因为它的标准性。比如,在3D打印机的红外恒温系统中,黑体被用作标准对红外加热源进行实时校准,以提高物件的打印精度和成功率。

刘世界对黑体原理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辐射体,能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量,但不会反射和透过能量。“也就是说,黑体可以作为红外探测系统的绝对基准,它的测温精度越高,红外遥感的极限探测能力就越高。”

超大面源黑体一直是行业亟待突破的关键标定设备,其通过保持超大辐射面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实现对红外探测系统的精确标定,工程难度极高。

“此次我们最大的突破在于,提高了超大面源黑体的‘抗压能力’。”刘世界介绍,过去研制的超大面源黑体大多在真空环境中测试,应用环境比较友好,“在恶劣环境中的尝试,国内之前没有突破。”

2021年6月,王建宇教授工作室迎来了这项重大挑战。立足在物理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国科大杭高院迅速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黑体研制团队,经过40多次协调会、60多次小组技术论证会、50多个版本修改后,历经2年多时间的打磨,最终成功研制了1.3米×1.3米的超大面源高温黑体和2.2米×2.2米的超大面源低温黑体。

“我们的黑体,不管是在极其干燥的沙漠中,还是在颠簸多、湿度大的海上,都能不出岔子,是红外探测系统在恶劣环境中最可靠的‘搭子’!”刘世界笑着说。

紧接着,研制团队不断突破“卡脖子”难关,提出系列化黑体的发展思路,服务更多领域。目前,团队已具备系列化黑体的生产能力,尺寸从4英寸至12英寸,温度范围从低温至高温,共三大类20多种型号,在我国探月探火工程、战略预警工程、卫星载荷等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眼下,该项目已形成面向市场的产品,并在国科大杭高院“一核两翼”的总体布局下成功孵化了一家科技公司,并获得多家投资方意向融资,为国科大杭高院推动科研成果由“智”变“金”、增强成果转化动能添砖加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