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我市被省自然资源厅列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以来,市资规局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指导会同各县区从供给侧和要素端多点发力,积极探索差异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努力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6月18日,自然资源部权益司司长王薇一行在江苏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我市作为江苏省唯一全域试点市作汇报交流发言。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突出统筹协调,建立试点推进工作体系。立足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机制试点和全省首个省级林业碳汇试点,根据《宿迁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建立健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任务、实施路径,细化工作分工,成立自然资源资产整合配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碳汇交易等3个课题组,初步构建“调查-核算-确权-规划-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闭环机制和“理论-实践-经验”正向循环反馈机制。
二是强化基础保障、夯实供给能力,不断促进资产赋能增值。全面摸清底数,提供基础支撑。形成包含4大类、13个二级分类、36个三级分类的全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构建“全域-重点区域-细化实施区域”三个维度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宿迁市生态产品分类映射关系研究。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和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全过程,构建形成“一带两湖五片八水多点”全域生态大公园空间格局。统筹开展森林植被修复、湿地修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2大类、83项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山水工程”实施项目。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生态保护面积1.16万公顷,实现湿地修复、河道岸堤修复和林地改造等4446公顷。
三是优化资产配置、聚焦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创新典型案例。立足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特征,探索完成“土地+林木收益权”、土地出让附带生态修复条件等多要素组合供应,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护,显化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以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市为契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在宿城区王官集镇朱海建设宿迁首个国家标准碳汇造林基地,开展古黄河生态廊道森林碳汇价值评估与收储交易试点,在沭阳县南湖街道营造碳中和林25亩,打造全省首个大型活动碳中和林。宿城区朱海·牛角淹按照“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开展河道生态保护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工程。强化资产赋能“变现”,2023年6月,全市首笔林业“碳汇贷”成功落地,创新采用“绿色金融+林业碳汇”模式,以宿迁古黄河公园树木产生的减碳量、固碳量的远期收益权为质押,发放碳汇贷款500万元。创新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产品交易衔接机制。
下一步,市资规局将在继续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履行所有者职责,促进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促进资产配置更加合理,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为推动“两山”转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多宿迁探路、提供更多宿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