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南谯创新机制探索高标准农田新模式

为破解“重建轻管”难题,南谯区以“建后管护长效化”为核心目标,通过集约经营、机制创新、长效管护和科技赋能,探索出一条高标准农田“建管并重、全域覆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南谯区以“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方式为抓手,通过“确权+流转”模式,建立“政府引导+村集体协调+合作社流转+农户参与”流转机制,配套提供技术指导、农资统购等服务,不仅大幅降低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数量,还解决了承包地细碎化等问题。

该区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模式由政府包办向多元参与转变,出台《滁州市南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先建后补”管理实施办法》,通过“主体自筹10%+财政补助90%”资金补贴模式,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投入资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大大加快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还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解决了建后管护难题,更快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

该区印发《南谯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明确“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将管护责任落实到镇村、经营主体及农户,形成“区级统筹、镇级监管、村级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同时创新“高标准农田+保险”的管护模式,严格落实“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赔偿”三位一体功能,有效发挥保险保障与修复作用,使高标准农田“有人管、有人修”,持续获得维护,为粮食稳产打好坚实基础。

该区还加大整合和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产品和服务;深化“科技强农”战略,将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深度融入农田建设与管理,推动农业生产向精准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6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