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区以城乡环境和人文素养双提升营造“家园美”。(市文明办 供图)
宽阔干净的马路、洁净美丽的小区、小而美的“共享花园”……漫步在甬城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文明的印记、幸福的痕迹。
我市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理念,立足全市城乡村社,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做起,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品质、提高市民素质,努力打造美丽幸福文明家园。今年,我市在奉化区试点基础上,推出“我们的家园”行动,激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基层基础
文明阵地花开遍地
峰谷连绵,鸟鸣水流。道路宽敞干净,农户门前整洁,村广场的小河旁,老人围坐闲话家常……这样温馨的画面,在奉化区长岭村十分常见。
“以前环境可没这么好,现在我们村成了‘景点’。”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老傅很是开心。长岭村“蝶变”的背后,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2020年,奉化区推出共建“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以和美、洁美、幸福为目标,发动基层群众改善提升社区、乡村生活空间。
为美化小区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从2021年起,市住建局在全市物业管理小区范围内开展争创“洁美小区”三年行动。目前,我市已有176个住宅小区成功创建“洁美小区”,逐步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洁美小区”宁波标准和长效管理体系。
总结前期经验,今年,宁波在全市推广“我们的家园”行动,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让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据了解,我市将从“家园美”“家园善”“家园和”“家园绿”等十大方面引导广大群众共建美丽幸福家园。
作为家园建设的重要载体,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阵地就设在哪里。如今,宁波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全覆盖,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区(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6个乡镇(街道)实践所、2798个村(社区)实践站及2093个文化礼堂。
走进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修葺后的文化礼堂焕然一新。“我们文化礼堂是宁波市四星级文化礼堂,光图书就有数千册。”聊起村庄文化建设,村民宋烨颇为自豪。
读书看报、文化活动、医生义诊、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逐渐成为老百姓“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也成为矗立在城乡中一个个精神家园和文化新地标。
鄞州区社区群众打理“共享花园”。(市文明办 供图)
关键词:共建共享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我下午带茶具和椅子!”“我搬一张写字桌来!”前段时间,鄞州区中河街道风格城事小区98号楼道的主理人微信群格外热闹,几位热心居民正在为改造后的楼道如何更实用出谋划策。
2020年,针对楼道等公共区域日渐破旧,小区92号楼道就率先吹响楼道众筹改造的号角。从发起众筹倡议,到筹集资金、设计方案、施工监工等,均以居民为主体完成。如今,越来越多老旧楼道实现“华丽变身”,成为干净整洁、丰富多彩的“共享楼道”。
在宁波,“共建共享”已成为城市文明的关键词。朱雀社区中兴路698弄里,“共享花园”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像这样悦目温馨的景致,全市有400余处;“钢琴奶奶”莫志蔚、“钢琴小哥”胡焕磊爱心接力,用20架“共享钢琴”点亮了医院、商场、书城等公共空间,更用音乐温暖了一座城;袁佩君以爱心之举带动社区里的其他奶奶自发加入接孩子放学的队伍,“共享奶奶”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大家争当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的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共建共享,根本是把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充分发挥市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市创新推出“我们的”系列文明培育行动,激发“我们的”主人翁意识,来提升“我们的”文明素养,持续擦亮“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城市品牌。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行“我们的家园”“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市集”“我们的家风”等群众性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内容送到群众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据了解,通过“我们的家园”行动的推动,今年宁波将建成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舒适家园、美丽花园、文明乐园”。
关键词:常态长效
文明涵养久久为功
“空腹的人先来抽血,然后再去排队做其他项目。”6月15日一早,奉化区裘村镇卫生院内就排起了长龙,当天是该卫生院开展免费体检的日子,吸引了近百名老年人参与。每月的这一天正是奉化区的“家园日”,各镇(街道)会组织村社开展“家园日”活动,为辖区居民就近提供便民服务。
围绕“我们的家园”行动,推出“家园日”品牌,让活动不止于当下,服务不限于一时。此外,我市还创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日、礼堂日等载体,串联“3·5”学雷锋日和“12·5”国际志愿者日,每月5日围绕“浙风十礼”开展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的灯火长盛不衰、文明的种子深植内心。
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探索项目制运作,让群众常参与、活动常进行。比如,在沿山文化礼堂导入“澥浦农民画文创”项目,引进青年创客团队入驻礼堂,从事非遗传承和文创开发,是镇海区澥浦镇以文化人、文明润心的积极探索。“项目落地、创客入驻,农民画的‘根基’更扎实了。”澥浦镇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常态长效离不开制度保障。垃圾分类、文明就餐、文明交通、随手志愿、重信守诺、文明乡风、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守序排队、文明经营“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有序推进,让文明有礼成为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
创设“八常”制度,即阵地大门常开、理论宣讲常进、群众实事常办、志愿服务常有、文体活动常新、乡贤能人常驻、文旅产品常在、村民游客常到,通过一项项“常”的举措,让“长”的愿景逐步变为实景。
以全域文明之笔,为全域幸福作序。当前,宁波正以“我们的家园”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擦亮“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