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河水奔流唱响合六“双城记”

23cf1f9f-3210-448e-b36c-2c17b4c33779

杭埠河边的水产养殖基地

4433f9f3-1d45-4d86-a420-086f99047d00

航拍杭埠河沿岸

5126ad8d-69db-4e52-9745-f8041a4f7f49

航拍三河换乘中心

河流小档案

杭埠河为巢湖支流,古称龙舒水。东北与派河流域为邻,东至巢湖之滨,南与菜子湖、西河水系相接。 杭埠河发源于岳西县境大别山区的猫耳尖,跨安庆市岳西县、六安市舒城县等以及合肥市肥西县、庐江县。

时间,是载今记往的刻度,也是衡量发展的标尺。河流,是联结人与人的纽带,也是链接城与城的脉动。

一条杭埠河,过六安舒城,一路奔涌,经庐江,由肥西三河最终汇入巢湖。

在时代的长河里,见证着合肥与六安两城携手共进、同城化发展的新进程。

兄弟携手

联合河长制让绿水长流

8月26日上午,26岁的张豪杰骑着电动车,沿着杭埠河靠近杭埠镇太平村一段,一直巡河至三河镇南闸口。这里也是肥西县三河镇、舒城县杭埠镇、庐江县同大镇交会处。

此时,三河镇河长办负责人王友俊早早在此等候。按照之前的联合河长制约定,当天上午,他们要在南闸口附近联合开展巡河。

“友俊哥,三河这边河道围垦整治做得很好啊!我们这边也以你们为榜样,加快整治力度。”张豪杰是杭埠河舒城县杭埠镇太平村段的村级河长。面对44岁的王友俊,他总会道一声“大哥”。

对眼前的“小兄弟”,王友俊总是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作为本地人,王友俊从小在河边长大,对杭埠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只要一有空,他都会沿着河道转个几圈。

全长超过145公里的杭埠河,是巢湖的重要支流。

“杭埠河上游在舒城,经庐江,由肥西三河注入巢湖。保护好这条河,是我们上下游、左右岸的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看着眼前的河流,王友俊感慨万千。

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2022年,肥西县三河镇与舒城县杭埠镇建立了联合河长制,对杭埠河进行综合治理。

初次融合,便达到了效果。

2023年,经合肥市相关部门反馈,杭埠河下游某段停靠了一艘废弃水泥船,有数月之久,给河道通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接到信息后,我们随即前往现场勘察。经了解,废弃船舶停靠于上游舒城杭埠镇境内。”王友俊回忆,通过联合河长制机制,他们将信息转至杭埠镇河长办。对方快速反应,找到了废弃船主,在一周内将船舶转移走,保障了河道通畅。

2023年,为了加大合作力度,合肥市与六安市两地河长办再次“牵手”,双方联合在三河镇进行跨区域巡河,加强沟通协调、共享水质数据。

正是有了这种打破区域行政“壁垒”的联合河长制,合肥、六安两地强化沟通协作,河长成为撬动源头治理的支点,上下游同治,形成治水合力,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可喜的是,如今的杭埠河,已成为巢湖一半以上的清水来源。

互联互通

两市三县群众的“一元直通车”

在三河古镇合铜路北大桥边,是三河换乘中心。在这里,一辆辆标注三河-舒城、三河-庐江、三河-白山等公交车排列整齐。

55岁的徐向东是舒城开往三河班线的8路公交司机,有着近30年驾龄。“三河和舒城县城相隔35公里,中途有40多个站点。”

毛巾叠好、水壶摆好、手机充好电……每次开车前,徐向东早早过来,做好各种出车前的准备。

“欢迎您乘坐8路三河至舒城公交,本趟班车从三河换乘中心开往舒城县城关镇汽车站。车辆起步,请坐稳扶好!”一路上,徐向东动作娴熟驾驶车辆进站、出站。

2021年开始,徐向东从舒城至合肥南站班车线路转至舒城至三河线路。在他看来,三年来,换乘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的便捷是显而易见的。

“三河是国家5A级景区,公交上很多乘客都是来游玩的。以往长途车票最少都要五块,远的要十块,现在从头坐到尾只要一块钱(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你说划不划得来?”看着车内的乘客,徐向东笑意满满。

从地图上不难发现,三河镇位于肥西县最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

城乡融合,交通先行。

肥西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胡兵告诉记者,2015年,为实现两市(合肥、六安)三县(肥西、庐江、舒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步伐,服务人民群众优质便捷出行,肥西县交通运输部门主动对接庐江县公交、舒城县公交。

之后,以三河换乘中心为枢纽,舒城至三河、庐江至三河、白山至三河、肥西城关地区至三河的城乡公交线路以及合肥至三河旅游专线陆续开通。

“国家五A级景区三河镇实现肥西、庐江、舒城两市三县公交的直达。”胡兵介绍。

随着合肥至三河旅游专线的开通,合肥、六安两市三县融合进一步加强,两市三县区域内的群众可在三河镇零距离换乘直达合肥。

此外,六安舒城杭埠至合肥滨湖也定制了公交,每天往返44个班次。

据肥西县交通局提供的数据,三河换乘中心站内每日换乘人数达3000多人次,节假日更是高达6000人次。

产业发展

共享好产品 也可推广好技术

白露之后,稻田绿意更浓。

在环巢湖大道肥西县三河镇西湖村的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挑拣甲鱼,再放养到稻田沟渠中。

稻在水中生,鱼鳖水里游。放眼望去,水稻长势良好,农田里镶嵌着一道道回沟,中间是刚刚插下禾苗的稻田,四周回字沟就是甲鱼的栖息地。

“稻田里套养甲鱼,好处多着呢!”说起鳖稻共养,昔日在城市打拼的方国侠侃侃而谈。

50岁的方国侠告诉记者,“稻鳖共生”生态立体种养,水稻边上的回沟是为“鳖”准备的,田鳖以稻田为家,肚子饿了爬到稻田里找虫子吃,吃饱了又回到水里,偶尔还会到田地里晒个“日光浴”。

“我年轻时在合肥做水电安装工程,对养殖一窍不通。是一位六安师傅将我带进了这一行。”2010年,带着外出务工的积攒和开阔的眼界,方国侠回乡,承包了约600亩面积水塘,做起了水产养殖。

通过几年的摸索,方国侠愈发觉得,传统的种养模式难以从品质和产量上有大的提高,于是决定改变原有的模式,采用稻田养殖甲鱼、四大家鱼的生态模式,开展“不打农药,不施肥料,不用除草剂”的全生态混养试验。

甲鱼具有捕食有害生物及疏松土壤的习性,有助于减少水稻病害发生。甲鱼和鱼类的粪便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水稻生长过程中也能为甲鱼和鱼类提供遮阴避暑场所。

“现在,我的混养基地光稻鳖田就有700多亩。实行这种种植养殖方式,每年稻子可收80多万斤,甲鱼10万斤朝上。”看着眼前一望无垠的稻鳖田,方国侠很感慨。

“三河镇地理位置优越,不仅为销售打开广阔的市场,还为我们基地拓展提供了可能。”方国侠告诉记者,邻县的舒城不少饭店都是养殖基地的客户,每年光销往舒城的甲鱼就有近万斤。

眼下,为了扩大养殖面积,方国侠正计划向邻县“借地”发展。他盘算着,今后将稻鳖共养技术推广到六安地区。对于未来发展,方国侠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河流牵手 亲上加亲

合肥与六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因为河流的“牵手”,好兄弟更是“亲上加亲”!

如今的合肥,合六合作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杭埠河一河清水汩汩流向巢湖,很难想到,这条河为巢湖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清水来源。

在采访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杭埠河上下游、河两岸的居民们,对这条河的感情之深。

近年来,无论是事关生态的内河治理,还是关系到出行的公共交通的互融互通,抑或是事关生计的产业发展……在以河流为纽带的携手下,合肥与六安正越走越近。

策划: 崔学章 吴林红

统筹: 汪雷 叶琳玲 周文丽 李福凯

文字: 本报记者 方佳伟 王峰

摄影: 本报记者 吴翰林 张雨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3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