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部署,坚持系统推进农业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奋力谱写节约集约用地“黄山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综合效益,点“土”成金,持续扩大试点工作影响力,为服务黄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
系统推进农业用地高效利用
近年来,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断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建设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上下功夫,大力盘活农业闲置低效用地,系统推进农业用地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盛夏时节,位于黟县宏村镇汤蜀村的数百亩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生机勃勃,宜机化道路纵横,大小沟渠交错有致,田畴平整有序,数百亩良田连片绘出大“丰”景。这里曾经只是一块块分散的小田。作为黄山市探索“小田变大田”改革先行区域,该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已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黄山市精细化、区域化粮食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试点区县为单元开展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实施工作,根据《安徽省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结合黄山区、歙县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和不可避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临时用地项目,实施并探索黄山市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目前,黄山区已完成耕作层剥离、再利用9.93万立方米;休宁县已完成耕作层剥离、再利用3.99万立方米;祁门县已完成耕作层剥离、再利用2.017万立方米;歙县待新安江防洪治理工程耕作层剥离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后实施耕作层剥离工作。此外,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加快“三类用地”处置,我市坚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将重大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管理融入全过程包保服务机制、一体化推进、细化完善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等多环节,真正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其中,2023年度全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2386亩,处置率居全省第1位。2024年上半年全市已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428.4亩、闲置土地598.17亩、低效用地824.42亩。
全面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歙县经济开发区,看到业已完工的光电产业园一期项目的6个单体楼房错落有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极了一个个张开双臂,热情欢迎四面八方企业入驻的主人。“该一期项目占地80余亩,总投资2.1亿元,总用地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引进光电、新能源、智能终端及配套模具和芯片、屏、壳体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歙县经济开发区应急环保和规划建设局分管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容积率达到1.61,多是三、四层以上的个性化厂房以及配套设施的综合利用,将实现亩均税收从10万元增至20万元,推动“工业上楼”提升发展质效,实现用地效率较高的目标。此外,占地100亩、总投资4亿元的歙县经开区光电产业园二期项目也已开始建设。这是我市以健全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为抓手,推动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个缩影。为优化全市国土空间格局,我市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规划传导,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全过程。目前,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于2024年3月获省政府批复;全市四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于2024年5月获市政府批复;全市101个乡镇均启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98个已形成初步成果。而在收购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领域,不断推动园区土地资源的“新陈代谢”,徽州区浙大网新·徽州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黄山高新区多弗荣欣产业园等园区,则采取加快推广一体运营、专业运维的管理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为全面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加强容积率管理,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和产业园开发利用水平,我市提出评估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分区分类提出相应开发策略,除特殊工业用地外,屯溪区、黄山高新区新上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2.0,推动其他区县园区内新上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不低于1.5;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确保新增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供应;实施“双合同”监管,“双合同”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共有33宗工业用地按照“双合同”要求实施监管,土地面积共计890.16亩;积极探索弹性出让用地,目前我市已开展弹性出让用地11宗,用地面积299.36亩。
谱写节约集约用地“黄山方案”
近年来,我市聚焦制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经验做法,全力谱写加强重大项目选址选线多方案比选,创新建立空天地网人的一体化动态监管体系、促进大黄山旅游服务业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等“黄山方案”。
针对相关项目预审后用地范围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我市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全过程管理机制,就此增加了一些约束性要求,加强重大项目选址选线多方案比选。比如,在项目谋划阶段积极介入,将黄山市北外环高速公路调整为一级公路,用地总规模从3014亩减少到464亩。在项目选址选线阶段,提前介入国家重点项目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通过技术方案调整,用地规模减少了1019亩,其中耕地减少了759亩(永久基本农田654亩全部核减)。在项目可研阶段,提前介入国家重大项目黄山旅游T1线一期工程,与发改、交通、林业等相关部门建立了从选线开始参与论证的工作机制,项目占用耕地规模由472亩调整为311亩,减少了161亩,有力促进大黄山旅游服务业产业用地提质增效。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旅游服务业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等单位联合下发了《黄山市中心城区旅游服务业产业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高端酒店、会展中心、大型旅游业态功能的文化景区等项目,确需调整容积率的,可履行相应程序后办理。为加快打造黄山“国际会客厅”,提升“大黄山”国际化世界级水平,月星水云间引导区和凯悦酒店两个项目提出为提升接待能力水平需增设配套设施用房(客房、会议室等),根据业主申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履行专家论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审议、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及公示等相关程序,将容积率分别为0.2、0.7提高至0.65、0.85;另因疫情防控,黄山高新区首康医院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要求须增设发热门诊,也履行了容积率调整程序,三个项目共补交土地出让金1055.7万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创新建立了空天地网人的一体化动态监管体系,推动空天地一体化耕地保护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项目实施,开发了目标识别与变化监测软件平台,目前已打通非农化、非粮化、地物识别图斑提取流程,增加图斑库管理,软件主体功能已研发完成,整体的研发进度为90%,完成了五期全市域覆盖的不同分辨率正射影像生产和图斑提取工作。并且,我市还将市级卫星中心、空天地一体化项目建设成果与“皖地云”等系统平台进行有机整合衔接,建立了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的预警机制。今年一季度,发现并现场核实新增耕地非农化图斑19个,面积74.85亩,新增耕地非粮化图斑85个,面积256.89亩。
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勇就此表示,下一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继续围绕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要素保障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盘棋”统筹推进,“一体化”全域发动,管好用活每一寸土地,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