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站携手耕读路,劳动育人立生德。”近日,崇川区幸福街道“幸福田园”里,崇川区关工系统“行走的田间课堂”劳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区六大关工系统、八大教育集团、16个街道关工干部、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文俊村社区、幸福街道老干部支部、妇联、团工委等群团条线、幸福街道各村(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及鹤涛小学师生,共同在田间陇上,身临其境实践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动教育。
近年来,幸福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关工委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拓展劳动教育载体。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街道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关工委、老干部支部、妇联、团工委、司法、公安、学校等相关部门及单位的密切联动,为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情感,促进劳动教育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资源得到了充分整合,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体验。
校站联袂,夯实劳动教育之基。活动伊始,文俊村社区党总支书记马锋向参加活动人员介绍“一园一院”项目,一园即“幸福田园”,一院即崇川区崇德青少年农学院,2023年被江苏省关工委评为“南通市崇川区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南通唯一)。幸福街道依托该阵地,在学校、文俊村社区、江苏沿江农科所、关工委、老干部、妇联、团工委等单位的共同支持下,定期组织孩子们积极参与各项劳动实践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走进彩椒园,感受采摘的喜悦与收获;亲手种植蚕豆等作物,体验农耕的辛苦与乐趣。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在这里,校站结合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深度的教育融合。学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经验相互补充,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学习中更加热爱劳动。
师资领航,绽放劳动实践之花。行至水稻种植区域,沿江农科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魏亚凤讲解了“一粒米的故事”,如何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变成稻子,再变成我们的“一日三餐”。孩子们纷纷上手体验,对成熟的水稻进行人工脱粒、石臼去壳。今年以来,幸福街道积极保障要素投入,培塑劳动教育载体。崇德青少年农学院与幸福田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为青少年开展高频次、多功能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在师资方面,农学院不断提高工作质效,充实劳动教育师资。既有 “土专家”为孩子们讲解接地气的劳动技能,又有“技术员” 进行专业的指导。尤其2023年以来,师资力量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本地有种植经验的老农民“现身说法”,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专家团队也为农学院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师资力量。
田园滋养,收获立德树人之果。活动进入尾声之际,文俊村社区和农江研究所也贴心地准备了元麦和玉米给大家品尝,通过品尝田园产出的农作物,孩子们更加学加深了珍惜劳动成果感悟,懂得了感恩和奉献。鹤涛小学师生对此次的收获与感悟进行了总结,崇川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范锦坤也带着对青少年发展的殷切关怀,他表示“应该讲,这是一次很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实践课,我们在田间地头学到了书本上很难学得到的知识,感悟到大自然的美景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崇德青少年农学院和“幸福田园”自开院(园)以来,幸福街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依托“一院一园”和“多点多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18场劳动实践活动,与启秀市北小学、鹤涛小学、中铁十局、通师二附、南通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吸引了200多名青少年及家庭参与。同时,街道各村社区和学校也通过“多点多线”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形成了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田间劳动于一体的新风尚。劳动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良好品德和有付出才能有回报的正确价值观。
据悉,幸福街道将继续以劳动教育为青少年铺就多彩之路,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让青少年在劳动中求知感悟,在收获中快乐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