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 (记者朱蓓宁 彭军君)昨日,南通万德科技职工张红梅收到江苏省总工会发放的万元奖金,这是高水平发明专利带来的“红利”。在省总工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知识产权局五部门新近发布的2023年度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结果中,南通3个项目入选,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列全省第一。
一线职工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南通充分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此次获奖的三个项目,均来自生产一线,对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相关领域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通机股份职工黄瑞华领衔的创新成果投产后,生产线用工从原来30余人减至1人;国网海门供电公司职工侯丽钢通过改进操作法,每年节支总额超500万元;万德科技职工张红梅把发明专利应用在汽车零配件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作为全省首批产改试点地区,五年来,南通紧扣六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产改试点单位998家,覆盖职工百万人,形成了市、县、乡镇(园区)全覆盖格局。我市各级工会广泛深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为广大职工成长赋能。依托“江海工匠”学院,南通成功打造出产业工人全周期人才培养载体,并将产学研用融合一体,极大增强了广大职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信心和能力。
让一线职工挑起发明创造的大梁,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南通企业出台“花式”政策,鼓励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中天科技集团建立“知识产权银行”职工激励体系,凡在生产、管理和经营中的所有个人或集体创新成果,都可换算成积分存入银行个人账户并进行奖励,目前已兑现近千万元;双弘纺织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进“十大激励机制”,产生职工创新成果765项、直接经济效益9027.1万元,职工累计增收671.4万元;南通海星电子“严季新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技术革新120余项,成果转化经济效益逾6700万元。
培育创新“沃土”、打造创新“高地”,南通积极推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全市技能劳动者138.81万人,每万人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1097人,居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以来,我市一线职工获市以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238项;2022年以来,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6万件,完成技术革新攻关2630项,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