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服务、助企成长,亳州市持续发力。日前,《亳州市支持工业企业用工十二条措施》《亳州市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亳州市将动员各方资源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在亳州市2019年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亳州工业学校赛点,选手参加汽车机电维修竞赛(资料图) 张延林 摄
“真金白银”服务企业用工
岗前技能培训、吸纳退役军人就业、建立实习见习基地、吸纳脱贫劳动者和城市低保家庭人口就业……梳理《亳州市支持工业企业用工十二条措施》,记者发现,前面九条措施都对支持工业企业用工给出了详细的补贴标准。
对工业企业开展的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按不低于人均8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经企业培训取得高级工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
工业企业新增吸纳退役军人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为退役军人首次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且工资高于员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按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拥军补贴,补贴期限3年。
亳州市将支持工业企业建立实习见习基地。见习期间,按每人每月14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基地补贴,按照见习人员人均200元、100元的标准分别给予见习基地一次性见习指导和相关保险补贴,企业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人员生活补助。鼓励工业企业留用见习人员,与见习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
对于毕业年度中职院校和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与工业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中职院校和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工业企业吸纳脱贫劳动者(包含监测对象)、城市低保家庭人口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将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
对认定为就业帮扶基地的工业企业,吸纳脱贫劳动者(包含监测对象)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每年按照脱贫劳动者全年工资总额的30%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对工业企业组织开展的职工技能培训,经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分别按技师每人3500元、高级技师每人5000元的标准给予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
对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免收失业人员费用,组织重点企业失业人员到工业企业就业,签订6个月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根据转移就业人数,由输出地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动员更多老乡留乡就业
亳州市是外出务工大市,与此同时,本地不少企业则面临着用工缺口。
为此,《亳州市支持工业企业用工十二条措施》鼓励基层干部为企招工、助力群众留乡就业,同时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库和平台建设,为企业用工和群众求职搭建起“智慧平台”。
亳州市将完善务工人员数据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摸排我市劳动者就业信息,动态掌握劳动者务工区域、从事行业、技能水平、就业需求等情况,重点统计市外务工人员的务工地点和从事工种,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提供一对一就业创业服务。
《亳州市支持工业企业用工十二条措施》还提出,我市将建立稳就业服务平台,依托“我家亳州”稳就业平台,组织学校、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求职信息摸排登记,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供求信息发布机制,实施“三公里”就业圈精准服务模式,实现企业用工与求职就业的精准匹配。
全力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加入,为此亳州市还出台了《亳州市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若干意见》,全力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搭建校企合作精准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中职院校毕业生留亳就业,缓解企业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意见》提出,亳州市将建立院校毕业生信息库,建立企业实训基地筹备库,摸排亳州市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引导重点企业申报实训基地。
亳州市将建立校企匹配对接机制。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校企业对接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形成固定合作模式。实施精准输送,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企业岗位,一个企业也可以吸纳多个专业的学生。
亳州市将支持企业通过实习见习引才留人。鼓励高校和中职院校毕业年度的学生实习期满后及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鼓励见习人员尽早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对见习完成协议约定一半以上期限、与见习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剩余期限见习补贴。
亳州市将完善毕业生技能跟踪培养体系。将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稳定就业的高校和中职院校毕业生,优先纳入新型学徒制培养计划,持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亳州市将支持企业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对认定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亳州市将支持建设院校实训基地。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和紧缺人才类型,在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将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环节作为实训的主要内容,选聘行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实现实训到就业的无缝对接。鼓励企业与学校实施专业共建,开展“订单式”培训,对学校根据我市企业需求新开设专业的,给予配套补贴。制定市级院校实训基地考核认定办法,按照不同等级分别认定为金牌、银牌、铜牌“市级院校实训基地”,分别按照每年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标准补贴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