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科普的组织力、传播力、精准度、实效性大幅提升,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基本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近日,《亳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年均增长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力争达到15%,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全面提升。
提升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
根据《方案》,“十四五”时期,亳州市将着力开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力争各地、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更为均衡。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计划,大力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致力于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农广校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一批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大力开展巾帼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等,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深做实农业领域“双招双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深入开展“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主要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实施技能创新行动,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聚焦我市中医药、白酒、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批“亳州工匠”。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万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科技文化素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等开设科普课程,通过开展健康科普大讲堂等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和智能技术技能,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科技工作者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科技志愿服务组织。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利用“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学习平台,打造“身边课堂”。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参与科普活动,为推动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作出积极贡献。
实施五大科普基础工程
《方案》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交流合作等五大科普基础工程。
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主要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等,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推进智慧科普建设。鼓励公共交通、户外电子屏等各类媒介增加科学传播公益广告内容,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鼓励科普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培养打造“科普网红”。依托“我家亳州”数据平台,加强“数字科普”建设,提升科普服务精准度,加快科普信息化终端设备布局,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科普中国优质资源落地应用。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致力于创新现代科技馆体系、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市级综合性科技馆立项建设,推进校园科技馆、乡村社区科普馆建设,探索建立市域范围内科技馆展教资源共享机制,提升科技馆服务功能。每年承接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不少于2场次,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不少于50场次。积极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创建和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科普创意园。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致力于提升平战结合应急科普能力,强化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引领带动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开展科普工作。
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科技和科普需求,积极参与长三角科学素质建设区域交流,参加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建设工作。加强与上海市奉贤区科普合作,融入区域科普共同体,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科普经费要列入县区财政预算
《方案》明确,亳州市将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宣传引导,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构建与新发展阶段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素质工作新格局。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更加浓厚的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让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实施方案落实工作,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协调机制,将公民科学素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强对科学素质建设的督促检查。
保障经费投入。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实际需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本实施方案的学习宣传,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大力宣传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更加浓厚的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