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掷地有声的表述,在亳州市文化领域引发了强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参与者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新的期望,大家对今后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了信心——
驻村干部张津瑞: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听到这里时,张津瑞非常激动:“我感到这一年多的驻村工作,尤其是在实施文化振兴方面做出的努力,受到了肯定,又增添了我前行的动力。”
驻村前,张津瑞是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合肥机场派出所所长。带着对乡村的无限热爱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张津瑞来到利辛县展沟镇苏湾村任第一书记。
苏湾村因地势低洼,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当地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驻村以来,张津瑞结合所在村的实际和特点,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改造了苏湾烈士陵园纪念馆,从当地学校和机关单位选拔培养了8名兼职讲解员,让红色故事接续相传。近日,该纪念馆被相关部门拟推荐为亳州市第三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终于有像样的纪念馆了”,苏湾当地群众到改造后的苏湾烈士陵园纪念馆参观以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有年轻人说:“这个地方竟然还打过仗!”听到大家的感慨,张津瑞说:“如果我们没有去挖掘这段历史,我们的后辈就会忘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能过上好日子,文化是我们实现由弱到强、由强到盛的根,只有养根护根,才能枝繁叶茂。”
“在改造了苏湾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建设了抗洪纪念馆和民俗馆,将当地老百姓与洪水斗争、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实施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艰苦奋斗的历史再现。”张津瑞说。
实施文化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明确目标,张津瑞以及与他一起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村“两委”干部感到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以红色文化为驱动力,发展乡村游、红色游,结合旱改水项目的实施,发展稻米产业,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期待。”张津瑞说。(记者 路振杰 文/图)
非遗传承人王炳华:巧手“剪出”新时代风采
10月21日早上,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已经过去五天,回想观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时的场景,72岁的王炳华老人仍显得很激动,声音有些颤抖。
“我是1950年出生的,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王炳华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也不可能在剪纸艺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王炳华出生农民家庭,他的父亲会扎社火。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学习纸扎和剪纸手艺。从农村搬进城里后,王炳华的剪纸内容更加丰富,大多是反映美好生活的主题,如科学致富、搬出棚户区、敬老院的幸福生活等。
在王炳华家中,到处是制作精美的剪纸作品。在他的书桌上,一幅《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 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剪纸作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有感而发创作的,表达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期盼和祝福。”王炳华说。
不远处,还有一幅即将完工的剪纸作品。王炳华说,这是应安徽省文联之邀创作的剪纸作品,主题也是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幅作品用了整整10天时间才创作完成,很多灵感都是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时产生的。”记者看到,整幅作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航天成就,下半部分为群众载歌载舞的场面,最中间部分是党徽。“作品的寓意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群众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王炳华说。
2017年,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王炳华成功申报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获得了50万元的奖补资金。王炳华的妻子杜娟也是一位剪纸爱好者,几十年来两人相濡以沫,在剪纸艺术上相扶前行。他们用奖补资金出版了《王炳华杜娟剪纸精品集》,很快还将再出版两本剪纸书籍。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将努力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优秀剪纸作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王炳华坚定地说。(记者 李鹏 文/图)
青年志愿者刘俊霞:让“志愿红”成为靓丽风景
10月21日上午,市爱心协会副会长刘俊霞与十余名志愿者们早早来到集合地点。当天,他们要赶赴三个乡镇,慰问留守儿童和困境家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刘俊霞说。
10月16日,团市委组织青年代表在市区建安文化广场之意书社集中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刘俊霞也在其列。“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非常激动,也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报告里提到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项工作正是我们多年扎根一线开展志愿服务的目标和追求。”刘俊霞说。
2015年,刘俊霞在其丈夫的带领下,走上了公益路。多年来,夫妻俩热心帮助贫困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为他们募集善款和爱心物资,同时积极参与春运服务、爱心送考等各种志愿服务,市爱心协会的每场活动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因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且组织协调能力强,刘俊霞被选为亳州市爱心协会副会长,她也用行动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队伍中。“爱心因传递而温暖,协会需要更多的‘新人’。人越多,公益的能量就越大。”刘俊霞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刘俊霞还主动投身社区抗疫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志愿者和爱心企业捐款捐物。今年夏天,刘俊霞被封控在小区,她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并在微信群内动员被封控在小区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在小区内参与志愿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刘俊霞说,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将志愿服务当成终身事业”是她作为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初心,更是在实际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让她有了更强的底气和信心继续奋斗。
“我将和协会成员一起,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使‘志愿红’成为文明城市的靓丽风景。”刘俊霞说。(记者 曾莹莹 通讯员 顾超平 文/图)
“中国好人”袁兴书: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同学们,昨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好,为了集体的荣誉,大家互帮互助,不轻言放弃……”10月21日,在谯城区大杨镇丁固小学的操场上,该校教师袁兴书正在表扬在学校运动会上表现优异的学生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想把这句话传达给孩子们,可他们年龄比较小,怕他们不容易理解,就结合他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表扬了他们,通过身边的小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袁兴书说,为了更好地给孩子们上好这节课,当天一大早他又把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温习”了一遍。
除了语言的鼓励,作为一名老师,袁兴书更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袁兴书和开早餐店的妻子刘颖每周末为光荣院、儿童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送免费油条,长期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早餐和热水,“最美油条夫妻”的美誉声名远播,他们曾获得“中国好人”、“安徽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夫妻俩还签署了志愿捐献遗体(角膜)志愿书。
“育才先育德,育德必须从小抓起。”袁兴书说,自己所在的村小有许多留守儿童,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身为一名老师,他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让他们懂得爱国、团结、自强的精神内涵。
此外,袁兴书还和几名好人、道德模范共同在丁固小学建设了亳州市首个道德模范工作室,通过交流分享、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师,重任在肩,不仅要当好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指导者,更要成为他们道德路上的引路人。”袁兴书说,今年他也会继续发挥“中国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