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收入125.71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2.12%,增幅居安徽省第5名;国内旅游人数1654.7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58%,增幅居全省第6名,前三季度情况好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300多项,亳州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全省首个《亳州旅游促进条例》,亳州市成功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单位,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连续两年获省政府激励表彰,亳州市高位推动,打造底蕴厚重、功能完善的文化旅游强市。
旅游产业 提质扩量
亳州市以“亳”文化为纽带,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规划保护,多维度展示道家、中医药、白酒文化,修编完成《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指导蒙城县、利辛县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加大经费投入,亳州市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保护经费,投资6.28亿元重点推进实施北关历史街区保护利用项目,争取奖补资金1420万元,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供坚实资金保障。提升保护水平,在全省聘请10位名城保护专家顾问,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专业指导、融入先进理念,全面梳理和发掘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采取多种形式、发动多方力量征集线索,新增历史建筑113处。完成程井遗址、谯城万达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考古发掘工作,曹操宗族墓群获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积极推动品牌创建。建设提升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华佗百草园、林拥城药都林海、北关历史街区、兵器博物馆、涡阳全域旅游示范项目、谯城药王村等旅游项目。
成立亳州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整合林拥城、大型国防教育基地、汤王温泉、古井产业园、药王村等环主城区休闲康养旅游资源,发挥品牌集聚作用,打通各景区之间的交通瓶颈,加快提升康美中药城、神农谷智慧药市、济人药业等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满足区域休闲市场需求的中华药都(亳州)康养旅游风景廊道。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北关历史街区创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已通过省评审,报送文旅部参评。涡阳县徽酒老子故里文旅景区通过4A景区景观质量评定,冲击我市第十个4A级旅游景区。11道特色美食(小吃)、6家特色美食名店、2条特色美食线路、3个美食村入选“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省级品牌。全市现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44家、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及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家、省研学旅行基地3家、省旅游商品特色街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
宣传营销亮点纷呈。扎实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举办芍花养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安徽省龙舟赛等品牌节庆活动。花戏楼等10个景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保卡“一卡通”应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国内旅游收入125.71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2.12%,增幅排名全省第5名;国内旅游人数1654.7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58%,增幅排名全省第6名。
亳州市召开了“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推进会议、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等会议,组成考察组外出考察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并举办全市文化旅游强市培训班。围绕“文化旅游强市如何强”这一核心思路,认真梳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谋划文化旅游强市工作任务,研究修改完善《亳州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工作方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立足亳州资源特色和优势,2022年共谋划“文化旅游强市”续建在建项目16个,谋划强链补链延链文旅项目60个。成立了文化旅游体育双招双引和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员抓招商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向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录入项目129个,其中正在洽谈项目24个、金额66.5亿元;已签约项目16个、金额33.65亿元;已开工项目63个、金额104.7亿元;已投产项目26个、金额27亿元。
文化事业 厚积薄发
在全省创新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政府送戏”的运行机制,确保送戏下乡的质量和数量,截至10月底,全市“送戏进万村”已累计演出1058场。结合乡村振兴,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89个,已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8个,覆盖率99.5%;全市共建成1299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每年配送不少于60本书籍,保障图书及时更新。
开展品牌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全市2022年乡村春晚、“魅力亳州——2022年民俗大拜年”系列活动。举办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博物馆、文化馆欢乐奇妙夜”、“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全省青少年儿童绘画大赛、“亳州文化大讲堂”等系列主题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亳州市文化馆“人人有艺”免费公益培训项目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涡阳县文化馆、亳州市文化馆分别通过国家一级馆、二级馆评估定级测评。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文化场馆1440个、社区文体中心14个、城市阅读空间20个,截至10月底,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共接待152.3万人次,发布活动2278场次。
突出主题主线,实现文艺创作取得新进展。亳州市积极申报省级2022年度戏曲孵化计划,共有1部小戏《代理村官》入选省级戏曲孵化计划,目前已完成创排。开展市级戏曲孵化计划申报工作,各县区共报送14部大戏、47部小戏,经专家评议并公示,确定对《紫槐花》《汉相曹操》等3部大戏、《共待万家团圆时》《双喜临村》等6部小戏进行孵化。遴选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共5幅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组织各县区申报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艺术类),共报送一部曲艺、一部大戏作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走深走实,指导亳州市演艺公司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开展市级“十佳院团”“十大名角”“十大名剧”评选活动。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推荐申报。截至目前,已完成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及第三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评选工作,正在开展第九批市级非遗项目评选。积极申报、创建非遗工坊,帮助困难群众、留守老人学习非遗技艺,培育乡土人才及乡土产业。目前,亳州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0项、传承人208人,其中省级非遗项目54项、传承人31人,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传承人2人。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亳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争创东亚文化之都、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两大品牌,打好历史文化、中医药文化、白酒文化三张名片。到2025年,“天下道源、圣贤故里、世界药都、养生亳州”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以上。新增旅游项目投资20亿元,“三馆一院”全面建成,城市阅读空间社区全覆盖;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60个,努力创成1个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2-4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4-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增4-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持续打造底蕴厚重、功能完善的文化旅游强市。
亳州市将加快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新馆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亳州大剧院项目,推动市“三馆一院”、县区“两馆一场”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标升级。亳州市将以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为核心,加快建成华佗百草园二期、亳州兵器博物馆、芍花养生小镇等重点项目,系统谋划实施北关历史街区城市更新、涡河老庄文化旅游廊道、亳州市海洋馆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药王村田园综合体、辉山红色景区、印象江南、恋蝶谷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建设。
亳州市将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推出亳州文旅招商优惠政策,建立全员招商机制,采取会议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推介等不同方式,吸引文旅头部企业、资本运作平台、民间社会资本来亳投资兴业。同时,促进文旅行业转型升级。加大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创建,谋划建设曹操宗族墓群国家遗址公园。聚焦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持续提升“一核一带八区”产业布局,推动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提升。培育壮大亳州市“夜游街区”“夜娱活动”“夜读空间”“深夜食堂”四类夜游品牌。
亳州市还将加快非遗文博保护利用,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遗,创建省级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亳州考古工作站,启动亳州市曹操宗族墓群、尉迟寺遗址等大遗址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努力建成一批考古公园。
谋划开展亳州“一月一节”“一周一演”系列活动,探索“商演+义演”发展路径。策划举办中国国际健康旅游博览会、芍花养生文化旅游节、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暨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等品牌主题活动,以活动营造文旅发展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