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好生活?
有人说,美好生活是拥有一份收入满意的工作。
有人说,美好生活是社区的老年食堂里有一口热乎又便宜的饭菜。
有人说,美好生活是开车出门不用到处寻找停车位。
……
不同的人对美好生活有着不同的定义,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是不同定义之间的相同之处。
在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程中,解决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至关重要。
过去一年,宿州市上下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在民生领域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2022年安徽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宿州市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居皖北六市第一。
成绩的取得,源自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突出“最大政治”、围绕重点人群、聚焦生活场景,将暖民心行动做实做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结果。
突出“最大政治” 注重落地见效
2022年5月31日,市委书记杨军在全市暖民心行动暨民生工程工作部署推进会上强调,要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为扎实推进暖民心行动,全市上下高位推动、高标部署、高频调度,力促暖民心行动尽早落地见效。
高位推动,强化顶格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暖民心行动,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靠前指挥,主动作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创新设立11个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推进行动实施。各县区、园区也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专班推进,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抓。
高标部署,突出快速行动。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对全市暖民心行动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各县区、有关部门高效推进,把暖民心行动纳入全局谋划优先推进,把民生改善紧密协同经济发展一体推进。
高频调度,坚持系统推进。全市实施一周一调度机制,每周一个专题抓进度、提亮点。制订印发暖民心行动系列实施方案,排出时间表、路线图,确定近期重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各级负责同志坚持一线工作法,到县区、进车间、入社区,及时协调破解难点、堵点、弱点,推动进度慢的赶上来、亮点多的报上来,形成扎实推动工作合力。
围绕重点人群 筑牢民生底线
在推进暖民心行动中,我市围绕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就业促进”“老年助餐”“老有所学”和“安心托幼”等4项行动内容,努力让劳动适龄人口有工作、老年群体一日三餐有着落、儿童健康成长有保障。
“我用微信扫个码,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填好相关信息,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又快又方便!”日前,砀山县砀城镇惠民社区居民华爱仙高兴地说。
为促进劳动适龄人口充分就业,我市在制订14项就业具体举措、出台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12条”政策的基础上,围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系列招聘活动,着力建设“三公里就业圈”。2022年,全市共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360个、短期见习岗位2363个、公益性岗位2359个、临时性专项岗位1991个;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524场,达成就业意向38026人,初步形成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格局。
10项暖民心行动,有3项是专门针对“一老一小”的。我市在全面摸清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暖民心行动标准进行规范化改造提升,通过盘活利用、打包招标、龙头带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市“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水平。
“一天两顿饭每人只要6块钱,我跟老伴一个月花费不到400块就能吃得很好。”砀山县唐寨镇侯口村村民于平云说。在实施“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动过程中,我市着眼于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引进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参与。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老年食堂175个、农村老年食堂193个,能够有效解决独居、失能等老年群体的吃饭问题。
“退休后感觉生活没有了寄托,心里空落落的,精神大不如前,于是我参加了县老年大学的太极拳班和瑜伽班,整天和老伙伴们一起练习、上课,生活充实了,心情也愉悦了。”提起在老年大学学习的经历,今年61岁的萧县市民张蕊高兴地说。为了让“老有所学”覆盖更多老年群体,2022年,全市增加老年教学场所25个,新增2.7万余老年人参加学习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了“夕阳红”的幸福指数。
“有了延时服务,我们家长解决了接送孩子的问题,孩子们有老师照看,我们放心。”在砀山县砀城第一幼儿园接“二宝”的家长陈小燕说。
在大力实施“安心托幼”行动过程中,我市从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普及开展幼儿延时服务等方面,着力构建普惠、高质量托幼服务体系。2022年,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所,新增公办园学位4630个,改造提升119所托育机构,新增托位4000个。
聚焦生活场景 办实“关键小事”
买菜、吃饭、停车、健身、看牙、家政……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人民群众每天接触的高频次生活场景内容,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这里变化真是太大了,过去一到雨天,卖菜的少,买菜的更少。‘文明菜市’建好后,我的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在砀山县朱楼镇集市附近经营20多年蔬菜生意的朱小领发出感慨。2022年,我市以“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为抓手,集中解决菜市中“臭烘烘”“乱糟糟”“骑路逢集”等突出问题,累计投入3400余万元,整治改造城区菜市7个、乡镇菜市65个。
“面皮是萧县特色传统美食,我老早就想学这门手艺了,如今参加了县里的就业技能培训,很快掌握了面皮制作方法,学成之后我也能做面皮生意了。”日前,萧县杨楼镇居民刘晓静欣喜地说。2022年,我市大力实施“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进一步挖掘宿州名菜美食资源,培训徽厨师傅2478人,梳理一批本地最具地域代表性、最受消费者欢迎、最宽就业渠道、最宜自主创业的名特小吃项目,结合“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评选活动,推出美食旅游路线、特色美食村,提升宿州美食品牌形象,拉动本地消费。
在宿城新汴河景区,一幢三层停车场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新建的停车场‘科技感’满满,取车的时候车头自动摆正,省了我不少事!”前来停车的市民韩先生说。在实施“便民停车”暖民心行动过程中,我市统筹解决结构性供需矛盾,开发“宿州停车”APP,通过整合全市停车资源,打破传统停车信息孤岛,实现停车资源的实时共享、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一体化服务,有效纾解市民停车难题。同时,持续增加车位供给,2022年全市新增城市停车泊位72582个、公共停车泊位15527个,有效化解了市民的出行焦虑。
夜色逐渐降临,前往砀山县公共体育场锻炼身体的市民络绎不绝。汪先生今年55岁,是一位长跑爱好者。“我一直有跑步健身的习惯,脚下的水泥路现在变成了塑胶跑道,这让我很惊喜。”汪先生说。我市积极实施“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改造、补齐城乡全民健身设施,目前已维修改造提升287个居民小区、203个行政村的健身设施,体育项目培训完成8.72万人次,参加赛事活动43.62万人次。为进一步增加体育场地供给,我市积极开放学校体育场地供市民健身,对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进行“一场两门”改造。市教体局和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还共同制订建设方案,对“断头路”步道进行畅通施工并配备标识、标牌,对符合条件的健身步道进行智慧提升改造。同时,利用空闲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补齐城市快乐健身短板。
围绕看牙“贵”、看牙“难”、看牙“烦”等问题,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坚持健康目标导向,研究制定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作用,对标最新省医保政策支付的口腔类诊疗项目,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启动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种植体耗材成本;增加口腔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将社会办口腔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控体系,努力拿出更快速度、更有力度、更具温度的暖民心举措,全力推进“健康口腔”行动。
同时,我市全面落实技能提升、巾帼创业、就业技能等培训项目政策,积极开展家政行业龙头企业招商,新增家政服务员工制企业4家,新增家政培训人员44268人、家政服务人员8773人,全力让群众看到家政行业的变化、得到放心家政的实惠。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背后是人民群众的心声,更是全市上下的奋斗目标。
“保障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市将立足新起点,补足10项暖民心行动中的短板和不足,坚持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季度一打分一排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暖民心行动的知晓度,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反馈建议,以久久为功的态度、水滴石穿的精神,将系列行动推深做实,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成现实。”市暖心办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