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首页>地方频道>淮南

淮南:施德政惠民生,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和质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充满深情、质朴真诚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和暖民心行动为抓手,打造“三公里”就业圈,让群众家门口充分就业;建好社区食堂,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改造“城中村”,净化城市“里子”,提升城市形象;实施文明菜市行动,让菜市场环境更整洁、设施更完善,为群众打造幸福感满满的“菜篮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民生实事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变成“实景图”,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组数据,见证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2021年,淮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0000元大关,达到41375元,与2012年相比,基本实现翻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6元,较2012年累计增长124.9%,已实现翻番;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收入比(农村为1)由2012年的2.79:1,下降到2021年的2.48:1。

  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更比一年好

  十年来,淮南市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以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暖民心行动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2021年全市十三大类民生支出236.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1%。

  “您好,我想应聘技术工,想咨询一下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待遇是怎样……”今年7月,淮南高新区举办了“就业暖民心 行动在高新”社区“三公里”就业圈送岗促就业活动,吸引大批辖区群众进场求职。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淮南市加大就业保障力度,2017至2021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6.4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82万人。2022年,淮南市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以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打造“三公里”就业圈特色品牌。围绕培育“6+1”产业,建立用工、求职“两个清单”,通过线上线下招聘平台,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淮就业机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供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实施“就业创业促进”项目,在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515个基础上,开发1500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来淮就业创业。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3700个,2022年创新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2300个,让更多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望。

  自从有了社区食堂,家住田家庵区前锋社区的陈大爷已很少在家做饭。“一荤两素10元,两荤两素12元,真的很实惠!”陈大爷告诉记者,社区老年食堂环境整洁,饭菜也可口,吃饭省事又省心。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截至2021年底,淮南市60周岁以上老人65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独居、留守、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就餐问题成为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天天关注的关键小事。2022年,淮南市计划建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任务数550余个,实现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淮南市情系“夕阳红”,拓宽老年人福利覆盖面,对养老服务补贴提标扩面。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已由70周岁以上城市低保老年人扩大至65周岁以上城乡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持续保持每人每年360元标准,老年人幸福感大幅度增强。2022年1至6月,淮南市共为3.17万名老人发放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753.37万元,10.39万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478.43万元。同时,通过“政策扶持新建一批、资源整合落实一批、改造扩建完善一批、社会资金共建一批”的工作方式,新建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今年1至6月,淮南市共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74家,建设智慧养老机构2家。据悉,2022年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为556户,目前已完成481户,完成率为87%,成为名副其实的暖民心工程。

  今年暑期,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弘湖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快乐假期”托管服务(暑假)文明实践活动。“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课业辅导、阅读、乒乓球、美术、乐高、编程、京剧启蒙等假期托管服务,每周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下午各两小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弘湖社区工作人员王璇告诉记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