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是实现高水平保护的有力武器。今年以来,淮南市紧紧围绕年度执法目标和群众诉求,在打击违法、帮扶企业、风险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据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今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3件,做出处罚820.471万元,适用配套办法查处案件30件,其中查封扣押19件、移送刑事案件4件,行政拘留7件,强有力的执法护航生态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坚决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
唯有强化执法监管,大胆亮剑,才能推动形成遵法守法新常态,从而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生态环境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行动、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控环境犯罪“双打”行动、全市砖瓦窑行业专项排查整治、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排查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持续为环境优化保驾护航,维护淮南市良性市场秩序。
在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监管方面,开展了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查办涉自动监控类环境违法案件9起,其中,自动监控设备不正常运行类案件4起、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移送公安机关2起、废气超标排放案件1起、比对监测报告造假1起,办理质量和种类有明显提高。在涉气专项执法监管方面,为提升臭氧污染治理水平,淮南市按要求组织开展了8轮次为期5个月的大气监督帮扶,累计监督帮扶企业113个,发现问题314个,帮扶指导企业完成整改60个问题,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起。在砖瓦窑整治执法监管方面,共对48家砖瓦企业开展全覆盖排查,已依法立案查处18起,共罚款142.13万元。
聚焦关注关切,来访必接接访必办办访必果
市生态环境局把群众信访投诉作为发现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坚持国标与民标相结合,查处与整改相结合,维稳与维权相结合的办信工作思路,认真对待每一起群众投诉。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件391件,目前已办结385件,受理率100%、办结率98.5%。
不断提质增速,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加强对12345市长热线和12369管理平台的管理工作,保障“信、访、网、电、微”各投诉渠道畅通,不断提高信访件的“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目前淮南市环境信访件平均办理时长为14.5天,办理周期较2021年缩短了7.7天。实行领导包案,集中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继续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和首问负责制,市级层面已对26件突出信访、重信重访、积案未化解问题和敏感件开展了领导包案下访,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聚焦隐患隐忧,有事没事当有事准备
淮南市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抓常、长抓的态度和细化、实化的措施,扎牢环境安全防护网,不断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和危害。
与安徽新淮化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危化应急救援淮南淮化队)签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框架协议》,加快补齐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短板。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聚焦淮南经开化工园区、淮南潘集化工园区2个化工园区和涉重金属企业、涉危险废物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为较大及以上的重点企业,深挖彻查、重点摸排、真督实改,共计检查了企业88家,发现隐患42个,建立了问题清单,逐一对账销号。紧盯涉疫医疗废物处置和涉疫污水处理工作,目前已检查涉疫场所620家次。
聚焦利企利民,执法力度与温度有机结合
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是贯穿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轴线,淮南市环境执法工作牢牢围绕“一改、两为、五做到”的要求,在坚持以严执法为总基调的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为企优环境、送服务活动,寓服务于执法,注重帮扶指导,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有机结合。
开展“送法暖企、送技助企、送策扶企”结对帮扶活动,点对点对企业上门环保“体检”,帮助企业“主动改进”从而避免“被动违法”。开展信用修复入企宣传活动,“面对面”答疑解惑、“手把手”申报指导,帮助20余家企业重塑环境信用。深入推进差别式执法,对153家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在执法过程中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坚决杜绝“一刀切”式的粗暴执法行为和“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织密织牢环境执法网格,用心用情维护群企权益,不断推动淮南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气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