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司法局秉持立法为民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小切口”立法,积极拓宽群众参与立法工作渠道,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民智,让行政立法工作更加地接地气惠民生,为促进市域善治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2019年12月,淮南市行政立法工作获司法部表彰,2021年淮南市跻身首批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4个示范市之列。
立“需”法,听民意汇民智
针对城市管理问题,淮南市在全省较早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养犬管理条例、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等,构成了系统较为完整、具有淮南特色的城市综合管理法规体系。
一系列特色立法映射出淮南市紧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坚持做到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
推动立法由“等米下锅”变成百姓“点菜上桌”。市司法局在全市设立10个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从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中聘任12名行政立法咨询员,广泛征集广大群众的立法需求和意见建议。开通“淮南市立法民意直通车”,走进基层一线,与立法咨询员、法治监督员、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街道工作人员、立法联系点群众代表一起,就立法项目征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起草情况进行座谈交流,倾听群众最真切的呼声,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淮南开通立法民意直通车”入选安徽省2021年度行政立法十大事件。
同时,市司法局开展年度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活动,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每年初确立发布一批改革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急盼的立法计划项目。在立法过程中多次召开座谈会、公开听证会以及专家研讨会,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倾听不同声音,凝结更多智慧,确保地方立法立得好、能实施、效果佳。
制“良”法,提升治理效能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并举,市司法局探索推行人大、政府“共同酝酿、共同调研、共同起草、共同实施”的“四共同”工作法,建立健全委托第三方起草草案、重大利益调整专家论证咨询等10余项制度,从机制和程序上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淮南城市转型发展,市司法局将立法重点放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制定了《淮南市养犬管理条例》《淮南市优化投资环境条例》等,努力做到立法有特色、真管用、真好用。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立法跟踪问效(立法后评估)工作,出台了《淮南市政府立法跟踪问效试行办法》,对实施一定时间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实施效果、社会认可度以及是否适应改革要求等内容进行评估,并对如何评估和评估结果的运用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政府规章《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办法》2020年12月获省司法厅首届规章质量评审优秀项目。
最新的全省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市司法局满意率达99.65%,位列全省第5名、市直政法机关第1名。
清“冗”法,保障市域善治
2018年以来,市司法局牵头召开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专家审核论证会5次,邀请高校法学教授、市政府法律顾问、市直单位法制机构负责人等多名专家参与,对现行有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件进行审核论证,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
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实施谁清理”的原则,市司法局定期开展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及时废止、修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与上位法相抵触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面向社会公布。目前开展涉及野生动物保护、产权保护、生态环保、民营经济、行政处罚法、民法典及自然保护地领域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近10次,现行有效政府规章19件、地方性法规46部、市政府规范性文件448件。2019年,淮南全面清理政府规章的做法入围安徽行政立法十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