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改革试点已经圆满结束。3家单位内设科室总数由改革前的52个精简到38个,精简率达27%,成效明显。”近日,淮北市委编办副主任陈险峰告诉记者。
陈险峰所说的改革是淮北市自今年2月启动的“大科室”制改革。改革分3批次依次进行。目前,淮北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3家首批试点单位的“大科室”改革任务已完成。
淮北市将“大科室”制改革纳入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以解决部分市直机关内设机构过多、内部分工过细、人员力量分散、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淮北市系统梳理市直61家党政群机关内设科室和人员编制情况,分析评估各单位核定编制总量、现有内设科室数量和平均编制率,结合科室工作饱和度开展18轮模拟测算,形成改革方案。
方案从优化职责、精简机构、保障待遇3个方面,明确改革的重要任务。其主要内容为:通过保留一批职责饱满、运行顺畅的业务科室;整合一批职能单一弱化、职责相近的科室;新设一批科室,保障新增和加强重点工作任务,实现“三个一批”优化职责。通过合理测算划分编制区间和科室限额,确定34家单位涉及科室精简、27家单位涉及科室职责优化整合,改革后平均编制数提升到3名,实现“总体提标、相对合理”精简机构。通过明确原核定的科级领导职数保持不变、干部原待遇保持不变,采取自然减员、交流提拔、职级晋升等方式逐步消化超配人员,实现“两个不变”保障待遇。
陈险峰介绍,通过改革,各单位内部科室职能更加饱满,机构设置更加精干,业务运行更加顺畅,基本消除了“一人科”,基本实现了编制资源均衡配置。其中,淮北市人社局“创业服务科”设立后,先后开展了创业培训、创业沙龙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创业淮北”行动提质增效;淮北市委编办整合编制使用审批职能交由督查科行使,实现编制使用的统筹管理,做到“一件事情由一个科室办理、一类事项由一类科室负责”。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淮北市第二批14家“大科室”改革单位多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淮北市委编办采取逐个部门上门调研、指导会商等“一对一”方式,加强沟通会商,充分征求意见,完善改革方案,目前已初步形成12家单位改革方案。同时,统筹推进第二批“大科室”制改革与机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的政策衔接,推动行政审批、涉企服务等职能更加集约高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