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之畔,碧水蓝天,微风习习。远处的青山勾勒出绵延的城市天际线,来往的人群和车辆,交织着淮北市这座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发展之城、幸福之城。
作为安徽老工业城市,近年来淮北市聚焦省党代会赋予的“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定位,以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五宜”幸福城市为总抓手、总牵引,让老工业基地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下,一场构筑富美城市新高地的探索与实践,正在淮北市如火如荼地进行。
淮北南湖公园。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绿为底 建设宜居新家园
走进淮北,自北向南,朔西湖、古乐湖、碳谷湖、绿金湖、南湖、乾隆湖形成的中心湖带,还有洪碱河、新濉河、老濉河等河流纵横,“六湖九河”赋予了这座城市灵性和秀美、生命与活力。
这些湖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抚平煤矿采掘塌陷“伤疤”、再造秀美生态的“见证者”“亲历者”。
此话怎说?原来建市60年来,淮北在为国家贡献不竭煤电动力的同时,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代价。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被认为是一道世界难题。
绿金湖圆梦岛。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面对沉陷之殇,从20世纪80年代起,淮北在全国率先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淮北的采煤沉陷区治理经验被世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广泛借鉴。
“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放眼淮北大地,碧绿的湖水、清澈的河流宛如一根根血脉滋养着城市的山林和草木。目前,淮北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治理采煤沉陷区20余万亩。每一个湖泊都有着各自的功能定位,体现一湖一品变身特有的“湖文化”风景区。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城市增绿补绿,只不过是淮北探索品质化,打造宜居城市的一个缩影。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也在全力推进生态修复上绣到实处,为20多万亩石质荒山披上新装。
一步一景,一点一滴,折射出城市发展的速度。
全面有力 按下“五宜”加速键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淮北市着力打造“五宜”城市发展的“城事”。
作为该市率先开展“安心托幼”项目的学校,淮北市第三实验幼儿园提供优质托育服务,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同时提供分龄式的课后延时服务,满足家长对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实现“幼有优育”的目标。
在相山区利民社区老年食堂,舒适宽敞的用餐环境,精心烹饪的菜肴,咸淡适中的口味,省去做饭的繁琐……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只需要在采集信息后,便可以去店内就餐。如今,社区食堂已经成了许多市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就餐的不二选择。
当然,把一座城市打造适宜养生、养身、养心、养老的“五宜”之城,还需要布局多维度的业态。
为此,2023年以来,淮北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0项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和50项民生实事工作要求,截至目前,暖民心行动的20项监测指标中,14项指标进度达到或超过100%,5项指标进度超70%;淮北市48项民生实事的70个目标任务,已完成45个。
展开来说,淮北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教育供给能力,全市学校数量增长13%;全市建成55家养老机构、186个三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建成投用淮北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公里”就业圈实现社区全覆盖;实现城市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175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每百万人口占比全国领先……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连续十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未来,淮北市还将围绕健康医养、生态游养、运动体养、食疗药养布局康养业态,吸引更多人来大美淮北定居。
多样发展 走好宜游新路子
一座“宜游”城市,会有千百种有趣的生活。露营地、游乐园、美术馆、城市公园……不同空间场地,一曲曲充满想象力的假日欢歌行云流水般奏响。
近年来,淮北市的文旅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成隋唐运河古镇、濉溪古城等特色文旅项目,打造相山公园、四季榴园、南湖景区等4A景区,依托电厂遗址建设工业博物馆,利用运煤铁路打造“观光小火车”项目,在东部沿山黄金旅游带打造“皖北川藏线”,相山区、烈山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
龙脊天路旁的露营地。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在今年上半年,华谊兄弟星剧院、四季榴园滑雪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光划过,城市在变化,变化中,淮北愈发动人。伴着新时代跳动的音符正一步步走向诗和远方。
站在新的起点上,淮北市瞄定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五宜”城市,向着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