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三 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南京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则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至此,南京共有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总体数量在全省位居第一,全国名列前茅。
能在全国强手如云的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它们有什么独门秘籍?记者探访后发现,这些重点村镇在发展乡村旅游中,通过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传承保护文化民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面孔”鲜明 展现地域特色乡土风貌
满目青翠的老山,碧波荡漾的大堰水库,村头的千年银杏树无声地记录着历史,彩色的自行车赛道绵延于青山绿水间……记者走进南京浦口永宁街道大埝社区,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里位于风景秀丽的老山北麓,西邻汤泉,北枕滁河,山林资源丰富,堪称“天然氧吧”。
户 外运动是大埝社区的特色。在水墨大埝,随处可见身着骑行服戴着头盔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这里拥有万米自行车环形赛道,沿线层峦叠嶂、山水如画,吸引了全国 各地,甚至还有国外的骑行发烧友。村头的水墨广场上,三三两两的亲子家庭放起了风筝。绿地上搭起了帐篷,铺起了防潮垫,自驾游客举家前来露营,呼吸新鲜空 气。景区的户外动物园、滑草场、树上探险乐园等游乐设备也都开放了,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
“近年来, 我们大力开发户外运动项目,积极发展健康旅游。依托青奥赛道,开发自行车绿道、野外攀岩、野宿露营等项目,吸引大批市民来锻炼身体、放飞心情。”大埝社区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4月,大埝社区与南京浦口区城建集团合作启动的“水墨大埝”项目开园,借助大埝2014年南京青奥会自行车比赛场地的优 势,着力打造集自行车文化体验、户外休闲运动、乡村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
鲜明的地域 特色,正是大埝社区此次能够“突出重围”,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重要秘诀。“从此次的评分标准来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融合度高, 能够体现地域特色、乡土风貌。乡村旅游开发主题定位明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南京市文旅局全域旅游促进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统 观南京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几个村庄,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如南京江宁区江宁街道黄龙岘茶文化村,紧扣茶产业,打造鲜明的地理标识,获得“金陵茶文 化休闲旅游第一村”的美誉。南京溧水区白马镇李巷村,挖掘苏南“小延安”这一红色家底,恢复了陈毅等6位新四军将领的旧居,开发了“走一段新四军战斗路” 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胜地。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社区大塘金村,种植了400多亩“梯田式”薰衣草,还开发了薰衣草精油、香氛等系列产 品,打造“南京山水芳草养生第一村”。
产业齐全 “吃住行游购娱”全搞定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人们对乡村之美的向往,除了有山有水、绿树常青的优美环境,还得四季花开、有酒有诗,方能体验田园之乐。而这些,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全部“集齐”,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链。
“很 方便,吃住行游购娱都能搞定,老人小孩都满意。”今年端午小长假,市民孙民杨举家出游,在谷里来了场“慢生活二日游”。他们先驱车到牛首山,全家老小戴上 五彩绳,点上雄黄酒,辟邪祈福讨彩头,然后去大塘金村,看薰衣草盛放时如梦如幻的淡紫色花田,晚上住在附近世凹桃源村白墙黛瓦的民居中,和老乡“把酒话桑 麻”。第二天再去银杏湖乐园,在游乐设备上尽情“嗨翻天”。临走时,再采购点原汁原味的谷里鱼圆和香米,尽兴满载而归。
谷 里位于南京江宁区西南部,这里有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大塘金村,全国知名景点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生态主题游乐园银杏湖乐园,有 “牛首文化第一村”之称的世凹桃源村,以及“月月有花开”的徐家院村等。谷里板凳龙、徐家院锣鼓等传统民俗,谷里烙画、谷里鱼圆等区级非遗也吸引了众多游 客,当地研发的“春牛首”五谷杂粮等系列农副产品,大塘金薰衣草系列洗护、香薰等产品,都小有名气。“我们结合牛首山、银杏湖,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成 线,构建出一南一北‘四点三线一河’的全域旅游格局。”谷里街道旅游办工作人员介绍说。
多元化的业 态,充分满足了市民游客对美好田园生活的需求,也使得旅游相关产业得以联动发展。比如今年7月初的每个周五、六、日晚,牛首山“夜牛首”夜公园拉开大幕, 推出美轮美奂的水上敦煌“飞天”舞蹈,在闪耀着璀璨灯光的佛顶圣境映衬下,绮丽又神秘,让市民游客乐不思蜀,也让附近的民宿主们乐开了花。牛首山脚下的 “南京一宿·山麓之庭”民宿,每到周末生意都格外火爆。
“不仅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还要有明 显的乡村旅游集聚融合发展特征。”南京市文旅局全域旅游促进处相关人士说,这正是谷里街道得以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的重要原因。参评标准里明确规 定,必须有至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有2条以上乡村旅游主题线路,有10家以上乡村民宿,有夜间游览体验项目。还要有体现地 方产业和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场所等,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品质化需求。
增收致富 村民腰包“鼓”了好几倍
驾车进入南京江宁区西部旅游环线,一路群山叠翠,碧水环绕,山间袅袅雾气,宛若仙境,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江宁街道黄龙岘村就坐落于此。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小村庄,占地面积不过0.91平方公里,却拥有2600亩茶园。每到春天茶客盈门,空气里飘散着悠悠的茶香。
“我 们这里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村民世代以种茶、采茶为生。”村里的茶农谢瑞武说,尽管出产的茶叶品质极佳,但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交通闭塞,农民缺乏 销路,茶叶长期卖不上价钱,相当一部分作为散茶被茶商批量收购。村里甚至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百元一斤,无人问津。”
黄 龙岘的华丽蝶变始于2013年。当年3月,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江宁旅游产业集团及江宁街道携手打造黄龙岘茶文化村,村里创新构建了“1+6”管理模式,即 以江宁美丽乡村公司党支部为基础,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茶叶合作社、农家乐行业协会、茶叶品质研究所、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管理办公室以及物 业管理公司等6部门参与经营,形成了“政府支持、品牌引领、村民主导、企业参与”的体系。
一个最明显的改变是,村民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通过景区建设与发展,打响了黄龙岘茶文化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品尝购买,黄龙岘茶叶身价一路扶摇直上,变成了“千元一斤,一斤难求”。
“随着黄龙岘‘龙针’茶名气越来越大,一斤能卖到两三千元。”谢瑞武开心地说,如今,自家茶园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30亩,仅茶叶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万元。此外,他还将自家宅基地一楼租给老板开农家乐,一年租金6万元。
村 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公司,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引导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房屋积极开展餐饮、住宿、农产品售卖等经营服务,在家门口创业。截至2019 年,该村52户人家,有40多户自主经营茶楼、餐厅、客栈、茶乡土特产等特色项目,6户村民将自持房屋交由公司运营,获得固定收益。年创收由最初的万元户 均收入,迅速增长到40万-50万元。还吸引了4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直接带动了1500多名村民及大学生就近就业。
带 动村民增收致富,也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必备技能。如南京高淳区东坝街道三条垄田园慢村,积极拓展品茶赏竹、景观稻田、果品采摘、农事体检、养生养老等 休闲农业功能。2017年重点建设以来,年均接待旅游人次130万。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万元。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不老村,依托老山丰富 的生态资源,建设以民宿客栈、特色餐饮为主体,辅以文创体验、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内容的乡村轻度假基地。截至2019年6月,已带动附近原住民7户创 业,年均增收20万元以上。
文化为魂 传统民俗留住“乡愁”
白白嫩嫩的鱼圆,漂浮在骨头汤中,晶莹剔透,软糯可爱。轻轻咬一口,鲜美柔嫩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谷里鱼圆。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不少市民开车前往谷里,就是为了尝上这一口舌尖上的鲜美滋味。
谷 里鱼圆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这道用当地传统工艺制作的名菜,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并不断被发扬光大。2009年其加工技艺被列为南京江 宁区非遗项目,2020年入围“江苏百道乡土地标菜”。如今,谷里鱼圆已经成为游客来谷里必尝的“招牌菜”。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鱼圆的手艺,制作鱼 圆的技艺代代相传。
“一条鱼上了案板,要经过十道传统工序的打磨,才能做出这道功夫菜。”谷里鱼圆区级非遗传承人、74岁的林庆和,从小就在灶台旁看着父亲制作鱼圆,是位有着60年“工龄”的老把式。如今,年过古稀的林老也将这项工艺传承给了儿子和儿媳。
正 是有了这些文化之“魂”,才能让乡村真正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家园。在南京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类似这样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民 俗的例子举不胜举。如南京高淳区东坝街道三条垄田园慢村,对当地古墩墓遗址、泉水庵、百年朴树、九星塘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项目实施予以保护、展示,最大 程度保存乡土味道与民俗风情。南京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村的石塘米酒传承至今,已有百年酿造历史,仍坚持采用传统手工艺酿造,并用横溪水乡出产的优质糯米和 山泉作为原料,入口清爽醇香。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非遗、乡村集市、年俗活动等与旅游深度 融合,可以避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千村一面’现象,避免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敏虹说,发展乡村旅游,要有特色才能吸引人。希望 南京的美丽乡村能够更加注重在地文化的挖掘,做到与自然山水、非遗文化、民俗活动等相结合,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