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了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奖补项目申报,南京市秦淮区申报了“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等3个特色风貌塑造项目、“三十四标地块民国建筑修缮及活化利用”等2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5月初均通过初审并入围竞争性评审,7月初全部列入奖补项目公示目录;6月份,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美丽宜居试点项目和试点城区申报中,秦淮区推荐的“西白菜园历史风貌区改造”等8个项目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可。
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贯彻落实“美丽中国”战略和美丽江苏决策部署,聚焦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创新实干强推进、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核心区。
融入文化特色,让每一条街巷都成为风景
“十三五”以来,秦淮区以“一城一河”为主线,以历史街巷为延伸,以“秦淮特色更加鲜明、历史文化更加浓郁、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更为优越”和“水清、岸绿、景美”为城市建设纲要,以“让每一条街巷都成为风景,融入文化特色,保留街巷肌理、传承历史文脉”来彰显和展示“三美协同、三居递进、三城与共”建设效果,全区宜居空间环境体系得到持续大幅度提升。打造了夫子庙、老门东、太平南路、大油坊巷(小西湖)为代表的一批宜居生活空间板块,累计改造棚户区310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192个,惠及居民6.8万户;同步设计、改造了产业载体50万平方米,修缮文保建筑40处;实施了甘露巷等29条街巷、中华路等16条主次干道环境综合整治;精心打造了3处社区公园、4处口袋公园、3处沿河沿路带状游园、4处约30公里绿道等。
以城为体,打造沿明城墙古今辉映风光带
坚持将沿明城墙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支撑,集中实施了明城墙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整治、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和绿色廊道畅通等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聚力打造了城环绿绕、宜居宜业、“三居递进”的秦淮明城墙古今辉映风光带。先后实施了武定门北巷、来凤新村(亚太)等一批展示秦淮特色风貌的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实施了豆腐坊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新增了4404个泊车位、18座公厕、8座垃圾中转站、2个应急避难场所;积极打造了武定门公园等一批游园绿地、城墙内外绿道建设项目,实现了沿城墙外侧慢行系统基本贯通,内侧基本实现了分段畅通,形成了融合生态环保、健身运动、休闲游憩等多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极大提升了居民宜居生活品质。
以水为脉,打造沿秦淮河文旅融合体验带
以生态保护修复为前提的沿河廊道建设,塑造了以特色产业串联带动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特色空间载体,凸显了秦淮独有的水形态、水文化、水特色,形成了“三城与共”的秦淮河文化体验带。系统实施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引水补水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了“水下森林”、滨河景观,打造亲水、休闲、文化空间;提升了东、西五华里沿河景观亮化工程,开通了西五华里水上游览线,实现了内外秦淮河贯通,以水为轴串联各个历史资源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业态,配套建设门西钓鱼台、门东芥子园、白鹭洲水街等一批文化主题酒店,完整展示了“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魅力;“城河一体、水绿相融、人水和谐”水系流域花园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