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含笑柳如烟,最美人间三月天。
江南的三月,春潮涌动,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百花争妍,处处萌动着旺盛的生机。尤其是当下的杭州,简直就是一场花的盛宴:玉兰花、樱花,海棠花、桃花……赶趟儿似的,一场接一场地在春风里争奇斗艳。
而在姹紫嫣红的春色里,我仿佛特钟情于那一抹清新淡雅给人以希望、美好和遐想的杨柳青。
柳是春的使者。
柳树是在春季里第一个发芽的树种。人们一说到春天,自然就用桃红柳绿来形容。柳树对环境、温度、水分和光照的要求比较低,它比其它植物更适应在早春萌发。当一般的植物都还沉浸在休眠的状态里,垂柳已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苏醒了;当早春二月隆冬的寒意还未全消,梅花还在傲雪凌霜的时候,垂柳的枝桠上已点缀了一簇簇毛茸茸的新芽,她们将舒未舒,俏皮可爱,柔梢披风,犹似江南的楚楚少女在翩翩起舞。
随着气候渐暖,柳树泛绿,盎然了春意,久居家中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踏青,去游园,到河边、湖畔柳树下舒活舒活筋骨,沐浴沐浴春风;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捉个迷藏、放个风筝,尽情地嘻戏玩耍,时不时嘴里还吟诵起贺知章的诗句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是美的象征。
柳的美,主要美在轻盈柔媚的丰姿。柳的柔媚是文人墨客、诗赋骚人最喜欢吟咏的。如清朝杭州的文人高鼎所写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就十分巧妙地抓住了柳枝修长柔软的特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杨柳的娇姿、杨柳的柔态和杨柳的神韵。
杨柳也常常被用以形容女子容颜的美好,如杨柳细腰、柳叶眉等,特别是柔软软的柳条垂泻下来,就像姑娘一头浓密的香发,在春风吹拂下,轻盈飘逸,摇曳着各种妩媚的风姿……
正如眼下杭州西子湖畔的垂柳,有的就像万千条绿色的丝带,有的就像在春风中晃动的铃铛,有的就像少妇的秀发依恋着微微荡漾的湖水,柔情似水,婀娜婆娑,有的就像宽大的幕帘垂挂白堤,让断桥凭添了几分柔美与浪漫……如把西湖比西子,那杨柳就是她的秀发,如果湖畔没有了垂柳,西湖也就不会有如此的柔美,如此的多姿,如此的妩媚,如此的迷人!
柳是生命力的代名词。
柳的繁殖方法主要是从原树上的枝条切下一段来扦插,虽然它在先天上受了很大的伤害,可它却依然能够活得如此坚强,它默默萌发,生命的强韧完全突破了一切生长环境的困境,正所谓:“惟尺断而能植”“虽尺断而逾滋”。
柳树虽然天性喜光、喜湿,但也耐寒耐旱耐盐碱,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广泛地生长。在生态条件优越的平原沃野,它生长得很好;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它也依然能生长。正所谓:“无邦壤而不植”“干道之屡迁”。因此,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是的,牡丹虽艳,茉莉虽香,但都离不开园丁辛勤的培育,而杨柳只要有阳光雨露,任你随意剪一枝条插入潮湿的土里,不用浇灌,不用培土,不用施肥,她就能无声无息、无忧无虑地在堤岸、在河畔、在庭院、在路边,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她装点着城市,装点着乡村,装点着人们的美好生活……
柳是缠绵多情之物。
柳音同留,有惜别和盼归之意。柳因其纤细修长婀娜多姿的形象(尤其是微风轻拂的依依杨柳),往往给人一种缠绵多情、留恋不舍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村口的两行杨柳特别有情,每当我和小伙伴们去上学走过村口时,她们总是将纤柔的柳枝飘向我们,似乎在依依不舍地向我们道别……而每当我们周六放学回家进村时,她们则兴奋欢快地舞动着枝条,热情地迎接我们回家。
中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往往会在长亭外、古道边、小河畔折一枝柳条赠送给远行者,以表达惜别、盼归之意。在我国古典诗词曲赋中,借杨柳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如刘禹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好友元二浓郁深挚的依依惜别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除了表达看不见心上人的寂寞和凄凉,则更多表达的依然是依依不舍的心境。
古往今来,折柳已成为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在北京2022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寄情”这一中国式道别,更是惊艳了世人。
柳是柔美的,柳是多情的,柳是极具生命力的,柳更是朴实无华和无私的,她不与同类争锋,她不与山花争艳,她总是甘当配角,乐为陪衬,她只是一味的默默奉献。
春天,她以勃勃的生机和羞涩之姿,奉送人们以希望;夏天,她以浓浓垂荫和婆娑之态,奉送人们以清凉;秋天,她以飒飒舞姿和律动之音,奉送人们以美妙;冬天她以秃秃的身躯和不屈之美,奉送人们以力量。
一年一度春风劲,春风吹送柳依依。(尹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