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2023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入选。加上2021年入选的安吉县余村,至此,浙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省份。
浙江的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禀赋,浙江不断挖掘乡村旅游的价值与潜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涌现出许多乡村旅游典型和特色村。
以余村和下姜村为代表的浙江乡村,不但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旅游的“重要窗口”。
站在新的荣誉起点上,浙江乡村旅游下一步该怎么走?
不久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助力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成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全国先行样板,成为富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中国乡村旅游胜地、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建好景区村庄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当前,浙江正在积极打造以景区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着力串珠成链,整合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形成网红打卡经典乡村旅游线路。强化集聚发展,打造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乡村旅游集聚区。
同时,利用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提升一批音乐村、绘画村、摄影村、非遗村等艺术主题村落,推出一批牛栏变咖啡吧、废弃建筑变驿站等特色体验示范点,努力实现乡村“席地而坐、悦心而游”。
据悉,浙江全省已建成景区村11531个,覆盖率达56.5%。计划到2026年,浙江全省景区村建成率提升至65%以上,认定金3A级景区村300个。
做细文旅运营 加快乡村旅游创效
乡村旅游如何“出圈”,优化运营模式是关键。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实施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增强乡村文化和旅游的“造血”功能。
今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浙江省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创建导则》,将重点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文旅运营师、运营团队、运营示范点、运营品牌和优秀村支书,提升乡村文旅创新创造活力。
同时,创新“整村运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运营组织模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办好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提升乡村旅游国际化水平。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协同促进红色乡村振兴计划,推进乡村文旅共富工坊建设,让当地村民当“主角”,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富裕。
做强民宿经济 擦亮“浙韵千宿”品牌
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单元,发挥好民宿对乡村旅游的支撑与带动作用,是做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去年以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以等级民宿为主体,评选具有浓郁乡村风情和文化韵味的浙江风情民宿,并于今年初公布了首批“浙韵千宿”培育名单,浙江全省1051家民宿上榜。
浙江将推进民宿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2024-2026年),以“浙韵千宿”为载体示范,以山区海岛县为帮促重点,大力创建乡村休闲旅游诗意栖居地,按照“住而有品、住而有范、住而有趣”要求,不断健全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产品供给体系,让“为了一张床,恋上一个村,爱上一座城”的愿景成为现实。
坚持“一个主题、一个主人、一个故事、一桌家宴、一项技艺展演、一份伴手礼、一个特色活动、一组服务记忆”导向,提升浙江民宿发展水平。贯彻国家旅游等级民宿评价等标准,推出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等级旅游民宿、文化主题(非遗)民宿、乡村侨舍。加快乡村民宿集群化发展,优化乡村民宿布局,建设一批乡村民宿集聚区,打造诗意栖居地。
赓续乡村文脉 讲好乡愁乡韵故事
近年来,浙江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推动高质量文化资源下沉,积极打造乡村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浙江将继续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行动,推广“拯救老屋行动”,加强二十四节气保护利用,赓续发展民俗节庆、农耕农事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加快创新转化。将打造“文艺赋美”工程乡村版,大力推进创意下乡、艺术下乡、设计下乡,探索“艺术家驻村”模式,推出“村晚”“村秀”“村超”“村趣”等乡村场景。
加强乡村文化阵地打造。持续建设文化驿站等乡村新型文化空间,促进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现代美学韵味。
推进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良渚文化、宋韵文化、和合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推动演艺演出、节庆活动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开发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化体验、非遗体验和旅游演艺、实景演出等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项目,通过乡村旅游展示地方历史文化魅力,彰显乡村魅力,吸引游客“非来不可、多住一晚”。